游客
题文

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①在中国人眼里,获得四代、五代同堂的经历,才算是达到了人生最幸福的境界。从人类进化的历史上看,这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幸福观,更是整个人类的幸福观。
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别说是四代、五代同堂,就是三代同堂,也曾经是人类一个很遥远的梦。
③前不久,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的牙齿化石进行了研究,发现在13万年前,没有一个人的寿命超过30岁,而这正是他们变成祖父母的年龄。在这个年龄之前,他们的孙辈们还没有出生,所以他们不可能实现三代同堂的美梦。但当人类学家着眼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欧洲人时,竟然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比例是2:1,这意味着此时有很多人已经可以见到他们的孙辈出生。换句话说,直到大约3万年前,多数人类祖先圆了三代同堂的美梦。
④人类学家指出,人类能圆三代同堂的美梦,是一个很伟大的进步,它对促进人类飞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⑤早些时候,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克瓦人、桑人等土著人身上采集了600多个完整的线粒体DNA基因组样本。通过样本对比,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约7万年前,人类一度濒临灭绝,只剩下2000来人。但为什么没有灭饱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那时剩余的人类生存能力很强,因而平均寿命也比较长,超过30岁的人已经出现了,这说明三代同堂的现象已经出现了。这让祖父母们可以把传统狩猎技术等知识传授给后代。无疑,这些知识武装和保护了后代。正是凭借这些,人类才最终走出濒临灭绝的险境,又重新发展壮大起来。因此,我们可以说三代同堂的最大作用是增强了人类自身抵抗灭绝风险的能力。
⑥最新的研究表明,在现代人身上,也能看到三代同堂对人类发展的切实帮助。美国生物举家发现.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乐观,也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他们得病的几率比那些不能与孙辈一起生活的人要低20%.而他们的孙辈则更活泼,更健康.反应也更快。这说明,三代同堂对促进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在早期人类社会中,意义更重大,好处也更多。
⑦但由此也引发了一个新鲜有趣的问题:如果未来人类能够实现六代、七代同堂的美梦,那么它还会促进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吗?现在看来,我们还不能在人类寿命延长与人类社会迅猛发展之间简单划等号,因为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明显阻碍。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必须承认,人类历史上的三代同堂确实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
(选自《大科技》,有删改)
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选文第③段中划线词“多数”为什么不能删去?请简要回答。
请简要说明④⑤⑥三个自然段的顺序不可以调换的原因。
请阅读选文第⑤段,分析约7万年前人类走出濒临灭绝险境的原因,补全表格。

A
平均寿命较长
B
出现三代同堂现象

请写出选文第⑥段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人类学家对原始人牙齿化石的研究表明,13万年前没有一个人寿命超过30岁。
B.以色列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学技术,从非洲土著人身上采集基因样本进行研究。
C.研究表明,与孙辈生活在一起的老人更加积极乐观,他们的孙辈更活泼健康。
D.人类寿命不断延长,对人类未来社会的迅速发展将完全发挥积极的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说明对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篇科技作品,完成小题。
运动提高孩子智力
①家长及教育者认为,锻炼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除了能防止肥胖,并无益处,因为运动会分散孩子注意力,于智力无补。但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表明,此观点是错误的。
②花一定时间参加运动,能让孩子上课时精神更集中。新近一项研究显示,学生认知水平的高低与身体的健康程度有关。还有研究显示,短期的动作练习也能让孩子注意力更加集中。2006年,马修·马哈尔让243名学生每天在学校活动10-20分钟,测评他们的专注度,训练5周后发现,学生们在听课时保持专注的时间比以前平均增加了8%.最不专心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增加了20%。
③尽管科学家们还不清楚,锻炼为什么会对大脑有好处,但动物实验表明,体育活动也许能刺激一些脑区的神经元生长,而这些脑区对记忆和执行功能极为重要。上世纪70年代的一项研究显示,把大鼠放在装满玩具、可攀爬物体等各种东西的较大鼠笼里,这些物体对大鼠的体力和脑力都有刺激,所以这些大鼠的大脑皮层会发育得比较厚,而大脑皮层掌管着高级推理和决策能力。身体活动和智力刺激两种因素都有助于提高大鼠的认知能力.但究竟是哪个因素,还是两个因素共同造成了这种变化,就不得而知了。
④神经科学家亨利埃特·范普拉克和同事研究发现,在锻炼后,大鼠脑中一些有助于构建与学习、记忆相关的大脑结构的关键蛋白含量有所提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就属于上述蛋白,前者能刺激血管生长,后者则可以促进神经元轴突的延伸。
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体育活动可以刺激脑部海马区的齿状回部分。海马区是大脑中分管记忆的“总机”,把各种想法串在一起使之扎根于心灵。2008年,上海体育学院的神经生物学家娄淑杰和同事,在研究中训练5周大的幼鼠在转轮里跑动(健康大鼠一天能轻松跑上好几千米。一周之后,与没有跑步的大鼠相比,跑步大鼠齿状回脑细胞中的VEGF、BDNF等促进神经生长的因子要多一些。有证据表明,人类在有氧运动后神经生长因子也会增多。
⑥但是,强度过大的锻炼对智力的刺激作用也许还比不上强度适中的体育活动。2008年,日本流行病学家熊谷秋三与同事研究了12名3年来每周长跑或打网球16小时以上的男性与14名很少运动的男性。对比后发现,前一组男性大脑中的BDNF浓度相对较低。
⑦可见,家长应当鼓励孩子多锻炼身体;教育者若想要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就应当保证学生足量的体育课和体活课。
(摘自《环球科学》2011年3月号,有删改)
适量的运动除了可以防止肥胖,使孩子上课注意力更集中,集中时间更长,还有哪些益处,请依据原文分条概括。
第⑤段划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在文中的作用是
下列对文章分析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师生和家长形成关于运动的正确认识,如:孩子们适度的运动,不仅能防止肥胖,还可以提高智力。
B.这篇文章援用了一些实验事例,虽增强了可信度,但例子过多,如③④⑤段中都用有关老鼠作实验的例子,重复赘余,使文章不够简洁。
C.这篇文章中援用了一些科学术语,如第④段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使文章阐述的内容更科学、更准确。
D.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严密,运用词语十分讲究分寸,如第③段中的“也许”“极为”即属于此。

阅读反映科技生活的文章,在了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丰富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
下面材料体现出的共通的科学精神是什么?请你仔细探究简要作答。
材料一:2008年,日本流行病学家熊谷秋三与同事研究了12名3年来每周长跑或打网球16小时以上的男性与14名很少运动的男性,对比后发现,前一组男性大脑中的BDNF浓度相对较低。
材料二:随着克隆的深入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的问题。(谈家桢《奇妙的克隆》)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语段,回答小题。
不必说碧绿的的菜畦,光滑的的石井栏,高大的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文中划线句能否将“紫红的桑葚”与“碧绿的菜畦”对调,为什么?
作者在文中描写了百草园中的景色,也回忆了童年时一些有趣的活动。请仿照示例概括活动的内容。
翻断砖;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一句,语言简洁,却很有表现力,请选择角度进行赏析。
谁不曾有过童年,谁不曾有过让人忍俊不禁的童趣。请举出一则童年趣事与大家分享。

阅读《瘦马铜声》,完成下面问题。
瘦马铜声
张守印
①马霜天马老师夹着课本,微笑着走进教室时,顽劣的初二(2)班的小男生小女生差点没笑出声来:一米八的瘦削身架,鼻梁上架着副很夸张的眼镜,以至于半个面孔都闪烁在厚重的玻璃镜片的后面,给人以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
②虽然早有“探马”来报,这个从外校新调来的班主任,是专带差班的高手,很有能耐,但他是我们的对手吗?要知道,这个班一年中气走了三个班主任。
③第一节课,水波不兴,45分钟在马老师的微笑和同学们的游离目光中平静度过。马老师走出教室。走出教室的马老师身后被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盯着。他们在证实一则听到的消息:马老师的右腿有点跛。是的,上大学时马老师在一次篮球赛中,摔折了腿。医生的轻率治疗,使他的右腿短了那么一点点。走快的时候,便有了跌宕起伏的效果。此时的马老师并不知道他行走的姿势已经令他的学生产生了小小的兴奋。
④下午自习课。马老师走进教室时,便见黑板前围着一群同学,见他来,便轰地四下散开。黑板上画着一幅画:一匹嶙峋的瘦马直立着后腿,马脸上很滑稽地罩着副大大的眼镜。旁边有诗两句:“远看金鸡独立,近看瘦马悬蹄。”马老师看看画,又看看全班同学。此刻,全班每个人都努力呈现出“与己无关”的坦然神情,但又不时地瞟着老师的面部表情。马老师笑笑,在诗的后面挥毫续上:“行走风吹落叶,躺下长短不齐。”问:“此意如何?”全班同学一下子如绷断的弦、决堤的水,大笑不已。
⑤马老师不笑,作严肃状:“今后这位同学可任语文科代表,兼出黑板报。”全班复大笑,可笑着笑着,都不笑了。诗画作者吴晓阳慢慢站了起来,红着脸,嘴唇翕动着想说什么。马老师微笑着拍拍他,示意坐下。复转身,在黑板上重重写下四个字:尊师重教。
⑥于是,每日踏着晨光,路上、校园里,处处都能听到初二(2)班同学嘹亮的声音。马老师的自豪溢于言表:到处都是我们班的人。有的同学低头走路,马老师会很认真地走到他面前,喊一声:同学好!在你小吃一惊之后,你会看到一个高出你一个多头的瘦长个子和他从镜片后荡漾出的微笑。半月后,师生互致问候蔚然成风。
⑦马老师教数学。热门的主科教师大抵都做家教,可马老师不做家教。不做家教的马老师便成了“另类”。老婆劝他挣一份家教钱,补贴家用。马老师说,手心手背都是身上的肉,好生差生都是我的学生。于是,便自己给自己加课,弄得累累的。后来,拗不过几个差生家长的苦苦恳求,开了小灶,可又不收人家的钱。有人便说,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还晓得没钱先赊碗黄酒,他怎么这么迂?
⑧马霜天的班主任固若金汤,一连当了两年。这个班的成绩扶摇直上,从全年级最后一名,一口气超过5个班,直逼第一名。
⑨初三毕业前的最后一次班会,马老师照例微笑着走进教室,吴晓阳早已又在黑板上画了匹瘦马,马脸上还是罩着副大大的眼镜,旁边写了四个字:“瘦马铜声”。见老师进来,班长走上讲台,用红粉笔写下了一横。马老师惊诧,怎么不写了?只见全班45位同学按学号,一个接一个上来,每人也只写了一笔。黑板上出现了醒目而鲜红的六个大字:“老师,我们爱您!”
⑩掌声响起来,持久而热烈。马霜天老师的眼睛湿润了,有晶亮的东西要涌出来。
(有删改)
[注]①“瘦马铜声” 一词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咏马诗。“铜声”意为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这一词语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诗人借天马来讴歌逆境中人的高尚品德与气节。
文章第②至⑥段,作者四次提到马老师的“笑”,请参照示例加以概括。

②马老师笑对同学的嘲讽;

④马老师微笑着主动跟同学打招呼。
阅读文章第④、⑤段,说说为什么全班同学“笑着笑着,又不笑了”?
第⑥段中,加点的词语“嘹亮的声音”指
文章第④段、第⑨段都出现了吴晓阳画马的情节,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吴晓阳两次画马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文中的马老师性格鲜明,人格高尚。请就其中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点,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经历谈谈感受。(限100字左右)

阅读《节能灯“照亮”现代绿色生活》。
①节能灯,又被称为省电灯泡、电子灯泡、紧凑型荧光灯及一体式荧光灯,是指将荧光灯与镇流器组合成一个整体的照明设备。节能灯的的尺寸与白炽灯相近,与灯座的接口也和白炽灯相同,所以可以直接替换白炽灯。节能灯的光效比白炽灯高得多,同样照明条件下,前者所消耗的电能要少得多,所以被称为节能灯。据了解,节能灯是利用气体放电的原理运作,学术名叫自镇流荧光灯,除了白色的冷光外,现在还有黄色的暖光。一般来说,在同一瓦数之下,一盏节能灯比白炽灯节能80%,平均寿命延长8倍,热辐射仅20%。非严格的情况下,一盏5瓦的节能灯光照可视为等于25瓦的白炽灯,7瓦的节能灯光照约等于40瓦的白炽灯,9瓦的节能灯则相当于60瓦的白炽灯。
②虽然传统的白炽灯成本很低,但不节能。白炽灯在使用过程中90%的电能转化成了热能而不是光,造成能源大量浪费。老式白炽灯还由于能耗高,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此外,节能荧光灯比用钨丝做发光体的白炽灯消耗电力少,荧光灯只用20%的电能就能发出和白炽灯一样多的光,比白炽灯使用时间更持久,寿命大约是白炽灯的5-10倍。
③北京市相关专家表示,高效照明产品比普通白炽灯节电60%至80%,使用寿命长4到6倍。北京一旦更换1000万只高效照明光源,预计年可节约用电5亿千瓦时,节约电费2.4亿元。相当于每年节约18万吨标准煤,年减排50万吨二氧化碳、1.6万吨二氧化硫、13万吨碳粉尘、0.8万吨氮氧化物,环境效益非常显著。
④而对一个普通居民家庭而言,一盏9瓦节能灯能够替代40瓦白炽灯。按照每天点灯4小时计算,只需16天就能够省出1元钱的电费,一年下来,仅这一盏灯就能够给家里省下22元钱左右。有数据表明,如果我国所有家庭都将白炽灯替换为节能灯,那么,全国仅家庭照明一项的年节电总量,就接近三峡水库的年发电量。
⑤我国从1996年开始组织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并将其列入“九五”、“十五”节能重点领域和“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并相继出台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的办法,对居民用户、大宗用户分别给予50%和30%的补贴。去年,全国范围内推广节能灯6200万只,而今年的推广任务将达1.2亿只。
⑥日前,国家发改委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基金(GEF)签订“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项目,计划三年内逐步淘汰白炽灯。这一举措响应了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 降低了光污染,为营造绿色环保的家居创造了好的条件。
本文以“节能灯‘照亮’现代绿色生活”为题,有什么作用?
请你说说节能灯与白炽灯先相比较有哪些优点。
简要说明第①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说说其表达作用
文章第⑥段中横线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是:
结合文章内容,请你为推广节能灯写一段自我推荐宣传语。









































































阅读《另一种珍爱》一文,完成小题。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著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飘逸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践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纵观全文,说说前三段的作用。
文章第②段已经列举了事例,第③段又列举了一例,你觉得有必要吗?为什么?
联系全文,说说如何学会爱自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