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某地区随着工业化发展桦尺蠖种群基因型频率各年统计数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年份 |
第1年 |
第2年 |
第3年 |
第4年 |
…… |
|
基因型频率 |
SS(黑色) |
10% |
11.5% |
15% |
19% |
|
Ss(黑色) |
20% |
23% |
31% |
35% |
|
|
ss(浅色) |
70% |
65.5% |
54% |
46% |
|
A.第2年S基因的频率是23%、s基因的频率是77%
B.工业发展过程中污染物促使s基因向S基因突变
C.该现象说明自然选择直接作用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
D.黑色个体更适应后工业化环境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如图为某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在Ⅱ处给予足够强的有效刺激,则在a处可检测到电信号 |
B.在b处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
C.在b处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被酶分解 |
D.在Ⅱ处施加有效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非条件反射 |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
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一定能使突触后膜的电位逆转 |
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
在如图所示结构中,兴奋传导(传递)的方向不能是 (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① | D.④→③ |
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有赖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
B.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
C.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 |
D.共存的递质可能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
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受损无关的检查( )
A.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 |
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 |
C.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 |
D.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