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8月19日,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揭碑仪式隆重举行,它标志着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读材料回答各题。“三江”源头在( )
A.云贵高原 | B.黄土高原 |
C.青藏高原 | D.内蒙古高原 |
关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适宜采取的发展战略、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A.必须停止经济建设,将居民全部迁出自然保护区,切实保护环境 |
B.只有加快青海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当地居民转产、迁移、脱贫,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
C.正在建设的青藏铁路不应在此穿过,否则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划将落空 |
D.要积极建设人工草场,恢复天然林,此地不能实施把生态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发展战略 |
我国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
A.管道 | B.公路 |
C.航空 | D.铁路 |
2015年入秋后,我国多地多次出现雾霾天气,特别是北京地区更严重,也引发了一场由PM2.5(入肺颗粒物)空气质量治理的争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倡导市民低碳生活 ②植树种草,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③发展私家车,限制公共交通
④治理排污企业,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执法力度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解决我国水资源地区供需不平衡的有效途径是:
A.移民 | B.减少耕地 |
C.修建水库 | D.跨流域调水 |
以下四位学生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家住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适宜种植业的发展 |
B.我的家乡在内蒙古高原,这里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小麦产区 |
C.我家在华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热量条件好,甘蔗是这里主要的糖料作物 |
D.我的家乡在南方地区,这里淡水资源丰富,淡水渔业发达 |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此制定的基本国策是:
A.提高土地利用率 |
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
C.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
D.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