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以“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在他们收集到的资料中,与主题相符的是
A.鉴真东渡 | B.玄奘西游 | C.郑和下西洋 | D.郑成功收复台湾 |
林·亨特在《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的开篇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 。其中《独立宣言》与《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A.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 | B.宣告独立,脱离殖民统治 |
C.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D.建立三权分立联邦制国家 |
“中世纪中期的宗教文化……处处崩裂有声,一些裂缝日益扩大,关于人的新鲜思想的涓涓细流从中流出。”这段材料所反映的事件是
A.基督教产生 | B.文艺复兴发生 |
C.新航路开辟 | D.启蒙运动兴起 |
右图是历史课堂上同学们整理的学习笔记,据此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B.祖国的和平统一 |
C.政治体制改革 | D.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
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国两制——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 |
B.民族区域自治——巩固了民族团结 |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
D.“一五计划’一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
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巨变。澳大利亚学者费约翰将中国国际形象的这一转变过程概括为三句话“醒起来,站起来,飞起来”。其中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的爆发 | B.抗日战争的胜利 |
C.新中国的成立 |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