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表是1952年—1956年中国经济成分结构变动情况表。导致发生表格中经济成分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比重 年份 |
国营经济 |
合作社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个体经济 |
1952年 |
19.1% |
1. 5% |
0. 7% |
6. 9% |
71. 8% |
1956年 |
32. 2% |
53. 49% |
7. 3% |
0 |
7. 1% |
A.一五计划的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承包责任制
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强了与那里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的最主要条件是()
A.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 B.造船、航海水平高 |
C.郑和个人的素质 | D.出航全体成员的努力 |
使明清时的科学技术和西方近代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科技重经验,西方近代科技重实验 |
B.中国科技重综合,西方近代科技重分析 |
C.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清朝实行文化专制、闭关锁国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
D.西方文艺复兴和数学的发展,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诞生和发展 |
漳湾“戚公祠、福安“继光饼”由来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收复台湾 | B.抗击沙俄入侵 |
C.抗击倭寇 | D.平定回部贵族叛乱 |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哪个民族是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
A.维吾尔族 | B.回族 | C.苗族 | D.白族 |
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A.灭亡西夏 | B.统一蒙古 |
C.建立元朝 | D.定都大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