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就业影响居民和社会整体幸福感。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并将就业更加充分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要求。
材料二:今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今年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19万,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2013年企业招聘大学生计划总量和招聘岗位数量明显减少,对人才招聘的质量把控更加严格,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结合上述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为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出谋划策。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劳动者求职 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利一: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2014年11月11日在北京雁栖湖举行。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于2014年11月10日至12日来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华期间,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举行了深入、坦诚、建设性的会谈。双方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材料二:“我们有责任为本地区人民创造和实现亚太梦想”,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鲜明阐述“亚太梦想”这一概念。“中国梦和亚太梦息息相关”“同一个亚太,同一个梦想”,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世界潮流,完全可以做到和谐对接;与“让人民过上更加安宁富足的生活,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的亚太梦想,完全能够实现同频共振。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阐述中美两国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的原因。
(2)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分析中国梦与亚太梦同频共振的理论依据.

材料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4年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李克强在讲话中阐述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明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并作总结讲话。会议从九个方面详细解读“经济发展新常态”,会议表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材料二: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这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转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将与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增长模式基本告别。可以说,“新常态”一半是描述现实,一半又勾画了理想。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解读材料一中的“经济新常态”。
(2)结合材料一二知识,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相关知识,阐释新常态“一半是描述现实,一半又勾画了理想”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快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中华民族为实现“强国梦”孜孜探索。某校高三(1)班同学围绕着“中国梦.强国梦”为主题,通过上网、微信查阅资料搜集到以下信息,请你参与探究。
[经济转型·面对新常态]
告别了30多年的高歌猛进,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新常态下的经济运行突出表现为:一、生产结构中的农业和制造业比重明显下降,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二、需求结构中的投资率明显下降,消费率明显上升,消费成为需求增长的主体;三、收入结构中的企业收入占比重明显下降,居民收入占比明显上升;四、动力结构中中国经济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新常态下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运行。
[一带一路·转变新思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成。历史上,陆上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它将充分依靠中国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更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2)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联络“一带一路”蕴含的哲理。
[科技进步·文化大发展]
科技进步对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驱动、支撑和提升作用。科技进步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民素质、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科技进步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审批“沉疴”,着力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行为,治理“审批难”问题,是在不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解决“审批多”问题基础上,政府自我革命的进一步深化,是推进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关键一环。2014年国务院分多次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300多项。如果加上此前完成的项目,短短两年时间,国务院就已累计取消和下放7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简政放权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意义。
材料二: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以宪执政”。树立宪法权威,并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2)结合材料二 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别从党、政府、公民视角分析如何树立宪法权威。

请在A.B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填涂选答的题号。
【A】
美国有众多利益集团,它们通过游说国会议员、政府官员以及组织游行示威等方式,影响选举及政府决策。其中,代表大企业、大财团等的利益集团对美国政治影响较大。
(1)下列关于美国利益集团的认识错误的是()
A.美国利益集团机制为公民参与政治提供了机制保障
B.美国政府决策受利益集团影响
C.美国政治与利益集团关联密切
D.利益集团机制有利于分享国家权力和相互制衡,从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美国利益集团的政治作用。
【B】[选修——科学思维常识]
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但能源短缺、污染严重,西部地区能源丰富、经济落后,国家决定实施西气东输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要考虑很多问题,例如,多处气源联网互供、大型地下储气库、高质量管道、管道安全、地质状况、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西气东输计划不仅把很多相关问题统筹综合优化考虑,还考虑到这个计划的未来发展。
(1)材料中西气东输计划的考虑过程体现的思维方法是()
A.辩证思维 B.逆向思维 C.聚合思维 D.发散思维
(2)结合材料说明这种思维方法的特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