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60年代,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变革在英国兴起,将人类带进了工业文明时代。这就是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工业革命。
——沪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
材料二:1918年12月23日,英国人乔治开汽车到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拍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回家,与您共度圣诞佳节!
材料三:三次科技革命,实际上是能源领域的革命,每次科技革命的到来,都首先是在能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围绕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机器发明。
请回答:(6分)
(1)第一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发明是什么?
(2)材料二中涉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哪些新技术成果?(写出两项)(2分)
(3)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得到发展或大规模利用的新能源是什么?
(4)领略科技进步成果,举两个例子说明科技改善了我们的生活。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十八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材料二:他们在1865年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这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
材料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自然科学走到了工业生产的前面,成为技术革命的先导;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的电力技术就是电磁理论的直接产物。
材料四:2012年6月29日,在经过近13天太空飞行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自动、人工手动)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的“产业革命”将人类社会带入到什么时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革命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在工业革命影响下,中国开始了什么运动?为了实现强兵富国,“他们”提出了什么鲜明的口号?
(3)材料三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什么特点?
(4)材料四中的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运用,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请列举两项我国与这次科技革命相关的科技成果。
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一直是世界各国共同的目标,而如何管理经济,各国却各有做法,又相互借鉴。有形的手,无形的手,手拉手向前走。
有形的手
国家在经济建设中运用行政的、法律的、货币的手段管理经济,是政府的一项重要的职能。
(1)苏联在经济建设中曾经把“有形的手”运用到极致,这种体制是什么?
(2)我国为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在经济领域的改革目标是什么?1992年初,为经济体制改革指明方向,带来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春天的事件是什么?
无形的手
市场自发调节是经济运行的内在要求,价值规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奉行的自身规律。
(3)苏联在建国初期,为恢复创伤,而尝试运用“无形的手”,其政策是什么?
手拉手向前走
市场调节不是资本主义的特色,国家计划也不是社会主义的专利。
(4)在危机面前,带领资本主义世界走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其特点又是什么?
(5)纵观各国经济建设的探索道路,你有何感悟?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和平交往一直是主流。但是两国关系也一直恩怨纠结、纷争不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40年,圣德太子派到中国留学30多年的高向玄理、留学僧南渊请安归国他们带回隋唐的封建统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并传授给皇室贵族,为日本的封建化提供了思想基础。
(1)列举日本来华的留学生和遣唐使中,为中日交流做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列举日本历史上走向封建化的重要改革。
材料二:战争的导火索终于来了,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清朝乞援。日本认为发动战争的时机已至,向清廷表示“贵政府何不速代韩戡?……我政府必无他意”,诱使使清朝出兵朝鲜。
(2)材料二中提及的战争对给中国领土主权、历史发展各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
材料三:2013年11月,中国公布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一时间日本反应过度,频繁出动军机闯入识别区,拒绝承认。甚至鼓动国际社会联合抵制,而日本自己早在44年前就已经划定防空识别区,最近距离我国领土只有130公里。
(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空军部队成立于何时?我国国防建设中的“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是什么?
材料四:日本操纵所谓钓鱼岛国有闹剧以来,中日关系一度跌入低谷,中日陷入紧张的冲突对抗。2014年也是农历甲午年,日本岛内有势力在叫嚣又一次甲午战争即将到来。
(4)你认为这次中日之间还会爆发新甲午之战吗?说说你的理由?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不断创新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农村改革的目标和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 “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是指什么?
材料二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语
(2)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包”的理解。
材料三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
(3)材料三中,他为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做出了什么贡献?每位中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为实现梦想,你认为应该从他身上学习哪些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本题8分)
几个世纪以来,“欧洲共和国”一直是欧洲人魂牵梦绕的向往。
【开拓之路】
材料一: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以到达印度……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片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的海地……1914年欧洲……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战争消耗掉欧洲大量的财富,夺去数以万计的欧洲年轻人的生命……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材料一中这位航海家是谁?他的开拓探险带来了什么贡献?
【统一之路】
材料二:“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欧洲的统一不会在一夜之间实现,也不会仅仅靠一项计划来完成。……可以成为一种催化剂,促使因粗暴的分割而长期敌对的国家,相互形成一个更大和更牢固的社会。”
——《欧洲一体化理论与历史文献选读》
(2)近现代史上有人试图用武力统一欧洲,结果都失败了。请举出两位历史人物。
(3)欧洲是通过哪些具体进程实现联合的?
【发展之路】
材料三:欧洲人口袋里装着“欧元”,无论到哪个“欧元区”去买东西,都用“欧元”来计算,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欧洲意识”。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欧洲实现联合有什么好处?欧洲的联合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