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近代中日战争”研究性学习,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为准备战争,日本间谍……重点调查中国军事战略要地,选择沿海登陆地点,制定军队运送方案,绘制军用地图……。1894年7月,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中国巨额赔款使日本变成了暴发户。日本将中国赔款的88%,约30500万日元用于扩充军备,……用58万日元发展钢铁工业。……日本更加野心勃勃地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
材料三 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早就制定了武力侵占中国东北的计划。日军不断制造借口,向中国东北增兵,并把关东军司令部移到沈阳。9月18日夜,日军在炸断柳条湖一段铁路后,随机调兵向北大营发起攻击,攻占沈阳城。
材料四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将12月13日设立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
材料五 2015年3月15日上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李克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当前中日关系的确比较困难,根子在对那场战争的认识。对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来说,不仅要继承前人创造的成就,也应该担负起前人罪行带来的历史责任。2015年对中日关系既是检验,也是机遇。如果日本领导人正视历史,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就有新的契机。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归纳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共同点。(1分)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在甲午战争后,更加野心勃勃地走上对外侵略道路的经济条件。(1分)
(3) 材料四中,将12月13日设立为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中的遇难同胞?(1分)
(4) 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是什么?(1分)请指出抗日战争中国取得胜利的标志及根本原因。(2分)
(5) 根据材料五分析,面对当前中日关系,日本领导人应如何做?(1分)
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中,人类通过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嬴政统一全国后,决定从“三皇”、“五帝”各取一字,称皇帝。嬴政时,“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任何人对皇帝的名字都要避讳。皇帝称号确定以后,嬴政自称“始皇帝”,规定自己死后传位给子孙,“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是什么制度?(1分)有何特点?(2分)
材料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摘自《权利法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议会制定并通过《权利法案》的目的及意义。(4分)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15日)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的意义。(2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类政治制度演变的基本趋势。(4分)
(10分)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摘自《论语》
(1)图中的人物是谁?(1分)概括材料一中其思想的核心。(2分)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反映出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什么?(2分)
材料三要拥护那德先生(民主),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科学),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2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3分)
近代以来,俄、日、美等国都曾面临不同的的社会问题。通过改革,这些国家的社会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解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在结束克里米亚战争后,曾对莫斯科贵族们坦言:“显然,你们已经意识到了,现存的农奴制不可能一成不变。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比坐等它被自下而上地废除要好得多。”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为了改变遭受侵略的命运,实现富国强兵,一些有识之士推翻了腐朽的幕府统治,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新政府,开始在日本进行改革。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命运,迅速崛起为东方强国。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三这个冬天,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人没有不深感不安的。我的确认为,在现代,从来还没有过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
——【美】特格韦尔《新政日记摘抄》1932年12月24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为了改变“现存的农奴制”,“他”进行了什么改革?改革后,农奴的身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俄国的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材料二指的是什么改革?这次改革的主持者是谁?改革中的哪一措施有利于日本社会的持续发展?这次改革使日本摆脱了什么命运?
(3)材料三中的人们为什么“没有不深感不安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美国政府进行了什么改革?这次改革的中心措施是什么?这次改革借鉴了同一时期哪一国家发展经济的做法?
(4)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年。结合所学知识及以上材料,请你谈谈促成改革成功的因素有哪些?(2分,至少写出两点)
科技的进步推动了新机器的发明和新能源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主要国家城市化速度模拟图(1300—1800年)
——据罗伯特·艾伦《放眼全球的深度透视》
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石油产量大幅度增长。1870年世界石油产量为80万吨,1900 年增长至2000万吨。
材料三:
材料四:2013年,雾霾几乎席卷了大半个中国。104个城市重度污染,平均雾霾天创52年之最。雾霾的形成,气象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王业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等导致的大气颗粒物浓度增加。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期以后城市化急剧加速的是哪个国家?促成该国城市化急剧加速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出现的情况,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哪一发明有关?在这一发明的推动下,交通运输业有什么重大发明?这次工业革命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什么时代?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什么阶段过渡?
(3)材料三图片反映的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这一成果首次运用于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中表格反映这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是什么?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淡淡你对“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的认识。
随着人类联系的加强,侵略与抗争、冲突与合作成为世界各国之间关系的常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的祸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签字国)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四:两大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同时也把冷战推向了高潮。……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的力量不断增强……
——摘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所示是什么事件?有人说,1500年前后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请你说明理由。
(2)指出材料二中“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该死的联盟体系”的较量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
(3)写出材料三史料“三国同盟”中位于欧洲的国名。概括史料的主要观点。列举一个史实,说明该观点得到了贯彻执行。
(4)材料四中“两大组织”指的是哪两个组织?两极格局之下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什么政策?据材料回答两极格局崩溃后,暂时形成了什么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