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国面临巨大的压力,为寻求出路提出了“四三方案”。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70年代初向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荷兰、瑞士、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计划。中国利用“四三方案”引进的设备,结合国产设备配套,兴建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至1982年全部投产,成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1972年至1978年成套设备引进建设规模表(部分)
| 项目 |
投资 (亿元) |
设计能力 |
引进国家 |
| 宜昌湖北化肥厂 |
2.45 |
合成氨30万吨,尿素48万吨 |
美国、荷兰 |
| 北京石油化工总厂 |
23.70 |
乙烯30万吨、高压聚乙烯18万吨、聚丙烯8万吨 |
日本、联邦 德国、美国 |
|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 |
20.79 |
化纤原料10.8万吨、化学纤维5.2万吨 |
日本、 联邦德国 |
| 天津大港电厂 |
4.50 |
发电机组32千瓦 |
意大利 |
| 武钢1.7米轧机工程 |
38.9 |
热轧钢板300万吨、冷轧钢板100万吨,硅钢片7吨 |
日本、 联邦德国 |
请回答: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主题,并至少从三个角度对提炼的主题进行说明。(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胡锦涛《2008年新年贺词》说:2008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年。我们将隆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使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
【材料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在改革解放生产力”过程中,邓小平是怎样引导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是什么?
(3)有专家指出,过去30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解放思想的过程。30年改革的每一步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今天。过去30年间,中国思想界形成了哪些伟大成果?它们着重解决了哪些重大问题?
江泽民在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2)“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的主要理论贡献分别是什么?
(3)这三大理论分别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了什么作用?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下倡导的一种理念和有效学习方式。某同学在他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中采用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主义论》中的两个观点作为“立论”:第一,“在‘五四’以前,中国(思想)文化和封建阶级的旧(思想)文化的斗争”。第二,“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请你为该同学的研究性学习报告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⑵该同学在论证第一观点时,应选择哪些典型的论据进行论证?
⑶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五四”以后能够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的原因是什么?
⑷在思考第二个观点时,该同学引用了中共十七大报告中的一则材料:“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请问他引用这则材料将论证什么问题?20世纪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两次理论飞跃是什么?概括指出这两次飞跃分别给中国革命和建设带来的贡献。
仔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2008年12月18日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日。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纪念日。这两件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与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两位伟大历史人物是分不开的。西方世界也一直关注着它,美国《时代》周刊(1923年创刊)是最典型的代表。毛泽东于1949年2月,邓小平于1979年1月和1985年9月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成为当时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
![]() |
![]() |
||
图1标题写着:中国正迈步走向民主统一。图2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 |
图3(右图)标题写着: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
画面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
边是革命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
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
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图1、图2两期《时代》周刊的标题中所反映的这两位伟大历史人物的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贡献。(4分)
(2)毛泽东和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各是什么?各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6分)
(3)你如何看待图3中《时代》周刊标题的观点?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论证你的观点。(3分)
人类历史也是一部人类不断探求自我及与自然、社会关系的思想发展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公元前8世纪——前3世纪,世界上形成了重要的文化中心,如中国、印度、希腊,人类精神开始了觉醒,提出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的重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人的理性精神也从而得到了发扬。
(1)列举中国先秦思想家对人与自然的认识及同一时期中西方思想家对人与人关系的阐述是什么?(6分)
材料一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
灵魂得救在于心中信仰,而不在于表面仪式。——马丁·路德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历程及其核心。(8分)
(3)在近代以来民生问题是各国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孙中山先生也非常重视民生问题,指出其主张及结果,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5分)
(4)20世纪70年代,中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对现代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