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请专家或老师开列一份必读书目,这是多数人认同的做法。然而开列出来的必读书目中往往会有一些名著让人读不下去,有人认为读不下去就不要硬读,而要放下。
对于名著读不下去就放下的做法,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
阅读下面语段,写出孔子原话的意思和温总理引用孔子话的含义。
温家宝总理在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闭幕后答记者问中提到:“我敢于面对人民、面对历史。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知我罪我”的典故与孔子有关。孔子编写完《春秋》说:“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1)孔子:
(2)温总理:
根据所给的句子,以“公益”为开头,再续写两个句子,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内容协调。
公益是一粒种子,爱心播种就能让希望开花,给别人一粒种子就是给自己一个春天;
某报征集“令人心酸至极的微瞬间”,其中一个内容是,春节坐火车回家带了一瓶绿茶,妈妈说:“我从来没有喝过这个东西,真好喝。”你如果是一个情感细腻的人,就会发现,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瞬间是让人感动,让人泪流满面的。
请写一个这样的瞬间。6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20字)
2011年9月,湖北省启动媒体记者与高校教师交叉挂职等系列活动,湖北日报等5家媒体分别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5个新闻院系结对,互派5名记者、教师交叉挂职,锻炼学习。一个学期过去了,媒体老总们感慨,这是迟来的惊喜;新闻院系的老师叫好,早该这样做了;受到锻炼的学子们明白了新闻是蕴含在媒体人的脚步和汗水中的,明白了怎样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
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文段的观点,不超过25个字(含标点)。
灾祸与“冷漠围观”结伴而行,已使我们的社会陷入尴尬。每次“老人倒地无人扶”,都会被作为道德滑坡的“标本”;频仍的“助人为祸”,总能激起“好人难做”的嗟叹。“女童被碾,路人旁观”的悲情场面,让“冷漠流行症”达到高潮。有网民说,“行善有风险”,出手不得不谨慎。“彭宇案”殷鉴在前,法律在几起类似的案件中,没有站在善的一方,对社会道德水平的下滑,其负面作用怎么评估都不为过。但是,一味将道德的丧失推到“彭宇案”上是否也是推脱?社会价值观的坍塌与法律的助推,究竟谁是因谁是果?
早在2001年,即有32名全国人大代表就增加刑法罪名提出议案,建议设立“见危不救和见死不救罪”,发挥向善的引导作用。这一方面有助于遏制类似现象,另一方面,法律毕竟不是道德。法律应该站在社会的底线,而道德虽然不是强制性的,却是一个社会凝聚的软实力之一。怎样让整个社会都鼓励善良、奖励善良,不仅是法律的事,更是价值观的问题。真心希望下一次,不再出现害怕惹祸而沉默的围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