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甲、乙、丙、丁、戊分别代表构成该生态系统的主要种群[表中数据单位:102KJ/(m2.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种群 |
同化固定的能量 |
体内贮存的能量 |
呼吸消耗的能量 |
甲 |
16.74 |
4.54 |
12.2 |
乙 |
70 |
15.8 |
54.2 |
丙 |
930 |
229 |
701 |
丁 |
69.5 |
20 |
49.5 |
戊 |
1.674 |
0.4 |
1.274 |
A.表中的丙为生产者
B.表中的种群构成2条食物链
C.当某种原因导致乙大量减少时,戊的数量仍能保持相对稳定
D.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8%
下列三种生物学现象产生的机理依次属于
①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休克
②当细菌进入人体后,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与之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繁殖
③小猪听到主人“噜噜”叫声就奔向主人
A.反射、细胞免疫、激素调节 | B.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反射 |
C.反射、自身免疫、体液调节 | D.体液调节、过敏反应、反射 |
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小白鼠逐渐反应迟钝,以至昏睡,该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 | B.雄性激素 | C.雌性激素 | D.胰岛素 |
神经冲动在生物体内的传递途径是
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 |
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 |
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 |
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 |
下列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的方向一致 |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
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到5℃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增加、增加、减少、不变 | B.减少、减少、增加、不变 |
C.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 D.增加、增加、减少、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