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改编】(10分)
材料:分裂性最强的党争适于20岁的神宗皇帝(1067—1085年在位)继位并任用王安石彻底改革政府之时。王安石改变了核查田赋的方式,用新办法征集和运送特殊的贡税,并向农民发放有息贷款使其不再依赖与地主;将徭役改为交纳税银;整顿地方衙役;开设官办当铺;建立地方武装协助国防等。
——【美】(Patricia Buckley Ebrey)《剑桥插图中国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出王安石变法中富国之法的内容?
(2)从王安石变法的结果来看,当今我们要吸取什么教训?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西汉元始二年人口密度图清嘉庆二十五年人口密度图
比较以上两图,提取两项有关汉至清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四五世纪,中国的丝绸已辗转来到古希腊城邦。张骞出使西域看到了转口来的中国产品:蜀布和邛竹杖。唐代的对外贸易以海上贸易为重点,海陆各国皆以进口中国丝绸产品为荣贵,制茶成为一门新兴的手工业,茶叶在边关互市中成了重要商品,奠定了以后茶叶大量出口的基础。南宋初年,外贸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宋代的出口商品中以丝绸绢帛为首位。东起日本,西至欧洲皆有宋代钱币和陶瓷的出土。制瓷技术也随着产品的出口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明清时期曾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商民出海贸易,由广州十三行为代表的行商垄断进出口贸易。统治者坚持朝贡贸易体系,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摘编自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列强凭借夺得的特权,以通商口岸、租界为据点,以“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为护符,加紧向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使得清朝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1843年至1895年,进口由18,400千两增加至171,697千两;出口也由25,460千两增加至143,293千两。进口以消费资料为主,占70℅至80℅以上;出口以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为主,占80℅。在出口商品方面,虽仍以丝茶为主,但其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特别是茶的出口受到印度茶、锡兰茶和日本茶的竞争而大为减少。1863年,英国人赫德担任大清海关总税务司后,致力完成现代海关建制,提高关务行政效率,剔除传统上的各种陋规。随着列强的经济侵略,王韬等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和“翼护”对外贸易商人的“利权”思想。《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先后设立外务部和商部,并陆续派遣领事分驻各国,经办对外贸易有关事务。
——摘编自廖良辉《晚清对外贸易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对外贸易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没有不顾一切社会条件和人事条件去强制推行改革,而是大玩技巧,迂回取直,在摆脱反对派的围追堵截上……非常巧妙地让反对派就范、别无选择地朝着预定的目的地前进。
材料二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论,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地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认为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改革的哪项措施最能证明这一观点?
(2)请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位史学家的观点加以评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严复在《天演论》按语中说,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竞争,“进者存而传与,不进者病而亡焉。……负者日退,而胜者日昌。……弱者先绝”。梁启超说“只有兴民权,才能固君权,救危亡”。
材料二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
材料三每逢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天安门广场都摆放孙中山的画像,这是一种象征、一种胸怀和自信。它寓示着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必然联系,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历史观。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国共产党》的讲话中曾经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刘新如《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仁人志士的哪些思想?当时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的理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论证“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这一观点。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的“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二 19世纪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年增长率

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
……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概括“三角贸易”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呈现哪些特征?说明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