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改编】下列历史事件的评价,与当时的历史发展不相符合的是(    )

A.东汉·王充《论衡》对商鞅变法的评价:“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B.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对北魏均田制的评价:“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C.宋·司马光《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
D.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规律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2010年1月15日下午15时31分左右(北京时间)出现了号称“千年最长日环食”的天象奇观。历史上,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时,使汉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
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荀子提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天地为万物之本” B.“夫形于天地之间,物也”
C.“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D.“心外无物”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以下各项中与上述孔子观点不同的是

A.以德治民 B.克己复礼 C.政在爱民 D.仁政治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