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认为:中医思想将复杂的生命现象简单的归结为阴阳和五行,是比较注意表象的,而不能真正认识疾病的本质,因此说中医是一种经验的集合。而西医是建立在细胞学、解剖学、组织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础上的,是所有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大成,是相对微观的,一切力求具体,是一种比较完善的系统科学.
——摘自《中西医比较》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掀起了废止汉医的思潮,而彼时以进化论为主要思想武器的青年鲁迅笃信新医学——西医。他认为:“进化的途中,总须新陈代谢。所以新的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壮,旧的也应该欢天喜地的向前走去,这便是死,各各如此走去,便是进化的路。”
——鲁迅《热风·随感录》
材料三 (日本医学)运动也给近代中国医界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并由此引发了一场广泛深入而又旷日持久的论争。
——《近代中西医学观的碰撞与交融》
据上述材料,概括评价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医学改革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罗马法和雅典的政治制度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材料2: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其著作《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和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请回答:
(1)假如你是生活在雅典(公元前461年至公元前429年)的公民,经常在图1所示的场合进行演说和辩论,从中你所体会到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在当时你所能亲身感受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运作方式有哪些?(6分)
(2)图2《十二铜表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说明图3所示人物对法制建设作出了哪些贡献? (10分)
(3)据材料2和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罗马帝国“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天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郡国举孝廉,率取年少能报恩者,耆宿大贤,多见废弃”。
——范晔《后汉书﹒樊条传》
材料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者也。
——《晋书·刘毅传》、《晋书·王沉传》
材料四中国历代开科取士录取文、武状元人数一览表
朝代 |
年代 |
开科次数 |
登科人数 |
有名可查一甲人数 |
武状元人数 |
备注 |
||||||
进士 |
诸科 |
特奏 |
小计 |
状元 |
榜眼 |
探花 |
||||||
唐朝 |
618-907年 |
263 |
6656 |
6656 |
158 |
29 |
19 |
41 |
||||
宋朝 |
960-1279年 |
118 |
42459 |
16336 |
38477 |
97272 |
118 |
95 |
83 |
78 |
||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概括“天下变局”是指什么?秦始皇为实现“一统之局”实行了哪项具体制度?(6分)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的是何种选官制度?选官的标准各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四中宋代登科人数较唐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相对于材料二、三中的选官制度,科举制具有什么特点?并据此分析科举制的意义。
以科技文化为内涵的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是至关重要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在19世纪,大家可以不去伦敦,不去维也纳、柏林,不去圣彼得堡,也可以不去罗马,但无论是谁,不管他什么出身,也不管他是什么国籍,他却不能不去巴黎”,当时,“巴黎是世界的神经中枢,正如雅典原先是希腊的思想灵魂一样。”
——(法)普罗夏松《巴黎1900:历史文化散论》
材料三 从19世纪后期开始,德国和美国迎头赶了上来,开始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流……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4.57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达3.03亿人,IPV4地址数达2.78亿个,域名总数866万个,其中cn域名数为435万个,网站数191万个,国际出口带宽达1 098 957Mbps。
——节选自百度·百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至19世纪上半期为英国傲视全球提供支持的科技成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使法国巴黎成为“世界的神经中枢”的思想家有哪些?他们为世界提供了怎样的政治智慧?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科技因素。
(4)据材料四,分析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阅读材料:
材料一因为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但是此事发生的方式和赖以完成的思想形式,在所有重要观点上,都表现出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材料二 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动物竞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美]斯托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总之,在18世纪中叶以前,自然科学研究主要是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经验方法达到记录、分类,积累现象知识的目的。在18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性思维才能有所帮助。”理性思维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提出科学假说,进而建立理论或理论体系。19世纪道尔顿的原子论,阿佛加德罗的分子学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开始都是以假说形式出现的。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三次危机与突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人文主义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在科学上最主要的贡献及其思想价值。
(3)根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前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变化。
(4)综合以上材料和分析,谈谈思想解放和近代自然科学两者之间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恶西法者见六经古史之无明文,不察其是非损益而概屏之,如诋洋操为非, 而不能用古法练必胜之兵;诋铁舰为费,而不能用民船为海防之策,是自塞也。自塞者,令人固蔽傲慢,自陷危亡,略知西法者又概取经典所言而傅会之,以为此皆中学所已有。如但诩借根方为东来法,而东习算学,但矜火器为元太祖征西域所遗,而不讲制造枪炮,是自欺也。自欺者,令人空言争胜,不求实事。溺于西法者甚或取中西之学而糅杂之,以为中西无别,如谓《春秋》即是公法,孔教合于耶苏,是自扰也。自扰者,令人眩惑狂易,丧其所守。综此三蔽,皆由不观其通。……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为德,以尊主庇民为政,虽朝运汔机,夕驰铁路,无害为圣人之徒也。
——张之洞《劝学篇•设学》
材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材料三孔教和共和乃绝对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富屯张(勋)、康(有为)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掊(注:pǒu抨击)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材料四 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开办情况表(截止得到2006年9月)
地区 |
亚洲 |
欧洲 |
美洲 |
非洲 |
大洋洲 |
数量(单位:所) |
31 |
41 |
27 |
6 |
3 |
——中国教育新闻网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张之洞的主要观点。反映这一观点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什么?
(2)材料二中康有为对待传统儒学的态度是什么?指出其主要意图。
(3)据材料三,指出陈独秀对传统儒学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态度在当时的进步作用。
(4)材料四中孔子学院在全球开办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如何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