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丽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简易电子距离测量仪,R是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其每厘米长的电阻为0.5 Ω,电路各部分均接触良好。物体M只能在导轨上做直线运动,并带动与之相连的金属滑片P移动,电压表示数可反映物体M移动的距离。开始测量前,将金属滑片P置于电阻丝中点,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分别为1.5 V和0.2 A。由此可知( )
A.电阻丝的总电阻为7.5 Ω
B.当电压表示数为2 V时,物体M向左移动了5 cm
C.当电压表示数为1 V时,物体M向左移动了5 m
D.若开始测量前,将金属滑片P置于电阻丝某端点,可测量的最大距离30 cm
如图所示中的三种情形里,作用力均为F,且在力F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设力F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W3,则 ()
A.W1> W2> W3 |
B.W2> W1> W3 |
C.W1=W2=W3 |
D.W3> W2> W1 |
如图所示,一根粗细不均匀的木棒在O点支起时,恰能平衡。若在O点处将它锯断,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粗端重 |
B.细端重 |
C.两端一样重 |
D.无法比较哪端重 |
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弹性势能工作的是 ()
A.利用撑竿跳高 |
B.利用跳板跳水 |
C.利用玩具弹簧枪将“子弹”射出 |
D.用力踩自行车能上到较高处 |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得实验中,我们曾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
A.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
B.使每组数据更准确 |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
D.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
.小虎同学听到上课铃响了,他一口气从一楼跑到三楼,所用时间为10s。那么他上楼过程中,克服自己重力做功的功率最接近下面那个值( )
A.3W | B.30W |
C.300W | D.3000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