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12~2月三地昼长和正午日影长短变化状况。据表,有关①、②、③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地点 |
昼长 |
正午日影长度 |
① |
先增长,后减短 |
先增大,后减小 |
② |
不变 |
先减小,后增大 |
③ |
先减短,后增长 |
先增大,后减小 |
A.①地:距回归线比距赤道近 B.②地:昼长季节变化最小
C.③地:终年无极昼极夜现象 D.三地全年正午日影始终朝南
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A.反射作用 | B.散射作用 | C.削弱作用 | D.保温作用 |
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
A.午夜12点左右 | B.日落时 | C.凌晨2点 | D.日出前后 |
读“某民居区在不同季节的景观图”(图2、图3)和“四地月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资料统计图”(图4),回答:该民居区位于图4中的
A.①地 | B.②地 | C.③地 | D.④地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2景观出现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
B.图3景观出现时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 |
C.该类民居主要是用于防御地震 |
D.该景观所在地区粮食作物商品率高 |
关于①、②、③、④四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降水类型主要为对流雨 | B.②终年受信风控制 |
C.③最大分布地区在南美洲 | D.④影响地区多洪涝灾害 |
霜冻往往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A.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 | 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 |
C.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 D.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
读下图,完成:该地可能位于我国哪个地区
A.青藏高原 | B.华北地区 | C.西北地区 | D.南方丘陵地区 |
不适合在该气候种植的农作物是
A.水稻 | B.小麦 | C.棉花 | D.甘蔗 |
不属于该地区的自然灾害是
A.伏旱 | B.夏涝 | C.春季风沙 | D.冬季寒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