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滇池流域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加之沿岸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作为我国六大淡水湖之一的滇池饱受污染之苦,水质富营养化速度加快。目前,湖底存有淤泥8000万m3-1亿m3,滇池外海水质降至劣五类。下图是历史上滇池水域的变迁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据图判断,滇池湖水较深的区域可能是
A.西南部 | B.西北部 |
C.中部 | D.东部 |
滇池湖底淤泥可能来源于
①水土流失冲进来的泥沙沉积 ②湖内的藻类等动植物死亡后的沉积 ③大气干湿沉降,灰尘、颗粒物落入湖面以及降雨形成的沉积 ④湖底火山喷发物淤积 ⑤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物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③④⑤ |
目前,滇池外海淤泥疏浚三期工程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该工程的意义有
A.使滇池的发电能力增强 | B.利于改善滇池水质,消除富营养化 |
C.增加了滇池的通航能力 | D.促进滇池水环境的良性循环 |
下图为游客在台湾东北沿海拍摄的“女王头”照片,上部为颜色较深硬度较大的钙质砂岩,下部为黄褐色硬度较小的砂岩。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四幅图中“女王头”像正午影子最长的是
“女王头”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是
A.变质作用→地壳隆起→风力侵蚀 |
B.岩浆冷却→地壳下沉→风化作用 |
C.沉积作用→地壳隆起→波浪侵蚀 |
D.侵蚀作用→地壳下沉→流水沉积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右下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A.①增强 | B.②增强 |
C.③减弱 | D.④减弱 |
下图左侧为沿海某地区等高线图,右侧是以30度视角分别从A. B. C. D四点俯看本区的网面立体图,据此回答下题
图中等高线中A 、B 、C 、D 四个观测点所见到的起伏形态依次对应的是
A. ②③④① B. ②③①④ C. ③④②① D. ④③②①
读我国两个区域图,某日,甲地比乙地的白昼长50分钟,则甲地比乙地
A.日出早25分钟 | B.可能同时日出 |
C.日落迟25分钟 | D.日落迟45分钟 |
图中a为北极圈,b为晨昏线,P点位于晨昏线的中点。M、N为晨昏线与北极圈的交点,且M、N两点的经度差为90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当一架飞机沿晨昏线由M地经P点飞到N地,飞机的飞行方向是
A.由东向西 | B.由西向东 |
C.先西北,后西南 | D.先东北,后东南 |
若a为夜弧,M点的日出时间为
A.3时 | B.5时 |
C.7时 | D.9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