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g |
NaCl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KNO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据此数据,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40℃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KNO363.9g
B.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40℃温度范围内相交
C.在60℃时,KNO3饱和溶液210g加入10g水后,溶质质量分数为50%
D.在20℃时KNO3和NaCl的混合溶液100g,恒温蒸发,先析出的晶体一定是NaCl
据《礼记》记载,西周时期已有相当丰富的酿酒经验和完整的酿酒技术规程。下列酿酒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
“糖化”: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
B. |
“发酵”: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 |
C. |
“蒸馏”:根据沸点不同分离得到白酒 |
D. |
“窖藏”:封存白酒产生具有醇厚香味的物质 |
(不定项)“价﹣类”二维图能反映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
B. |
X点对应的物质可以是金刚石或足球烯( ) |
C. |
、 、 、 点对应的物质都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Z |
D. |
取N点对应的钠盐10.6g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得到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一定为4.4g |
(不定项)实验室有一包铜和铁的混合粉末。“筑梦”学习小组为测定其中铁的含量,并制取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溶液X呈黄色,其中含有两种溶质 |
B. |
固体Y只能是铁 |
C. |
固体N的质量为20.0g |
D. |
混合粉末中铁的质量分数为20% |
(不定项)实验探究是获取证据的重要途径。“扬帆”学习小组阅读资料获知氢氧化钡〔 〕与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相似,为了验证氢氧化钡的某些化学性质,他们设计如图所示实验。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实验①验证氢氧化钡溶液显碱性 |
B. |
实验②验证氢氧化钡能与酸反应 |
C. |
实验③验证氢氧化钡能与某些盐反应 |
D. |
实验④验证氢氧化钡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
(不定项)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氧气中的水蒸气 |
将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浓硫酸的洗气瓶 |
B |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硫酸钠 |
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
C |
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 |
将固体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 |
D |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
将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氢氧化钠的溶液的洗气瓶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