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制纯碱,其原理是NaCl+NH4HCO3=NaHCO3+NH4Cl,再将碳酸氢钠加热分解得到纯碱。下图是NaCl、NH4Cl、NaHC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HCO3从溶液中分离出,可采用的操作是蒸发结晶 |
B.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C.40℃时,溶解度大小关系是:NH4Cl>NaCl>NaHCO3 |
D.20℃时,100g水中加入11.7g NaCl和15.8g NH4HCO3固体,充分反应后,理论上可析出7.14g NaHCO3晶体 |
臭氧发生器可将氧气转化为臭氧(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臭氧是由三个氧原子构成 | B.O2和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 |
C.O2与O3的性质一定相同 | D.O2转化为O3是物理变化 |
将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所得溶液体积小于200mL。对此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 B.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 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
图表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下面是某学生对图表资料使用,其中正确的是
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释Mg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
B.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判断HCl和NaOH能发生反应 |
C.根据KNO3溶解度曲线,计算KNO3溶液的质量分数 |
D.根据元素周期表,查找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关于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的归纳错误的是
A.制取气体时应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
B.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 |
C.称取5. 0 g NaOH固体时,必须放在称量纸上称量 |
D.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
家庭中一些常见物品的溶液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食盐水pH=7 | B.牙膏pH=9 | C.肥皂pH=10 | D.食醋pH=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