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来探究炼铁的原理,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进行一段时间之后,A玻璃管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2)B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3)为避免将CO排放到空气中,并回收利用CO,方框中连接的是C和D装置,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应为
a→      
(4)除CO外,还有氢气等物质可以还原Fe2O3,某同学设计了用金属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制取氢气的反应方程式为           
②用E和F装置制取二氧化碳,F装置与E装置比较,优点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化学实验的一些基本操作。请结合如图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实验室制取某气体,组装好实验装置,加入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项操作是   

(3)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4)若将制取的气体通入装置E,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制取并收集一瓶该气体,应选装置   (填装置编号),验证该气体集满的方法是   

(1)从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组装成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且能够随时添加药品,所选仪器应是   (填序号)。适用于这种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生活中,有许多物品的使用与实验室中仪器的作用相似。请在图中选择作用相似的仪器,将其名称填入下表中对应的位置。

生活物品

物品的使用

作用相似的仪器名称

酒瓶

盛放白酒

  

洗脸盆

盛放清水

  

两根筷子

夹取盘中的青菜

  

一根筷子

水中放入白糖,搅拌

  

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R是硝酸钾、氯化铵中的一种物质。

(1)硝酸钾和氯化铵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   

(2)由图1可知:t 1℃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   

(3)结合图1和图2判断:烧杯内的物质R是   。①、②、③三种情况下,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有   (填序号)。

综合复习时,同学们又来到化学实验室进行实验,加强对酸的化学性质的整体认识。他们将适量的稀盐酸分别滴加到六只试管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六只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的是   (填序号),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只写出一个)。

(2)能证明"C试管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3)有一只试管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   

CO 2是如何被发现的?化学家又是如何研究它的性质?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

(1)17世纪初,比利时化学家海尔蒙特研究发现,木炭燃烧后,有灰烬还有不可见的气体产生,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另外他还在地窖、洞穴等地发现过这种气体。"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和出现在"地窖、洞穴等地"说明这种气体具有   的性质。

(2)1755年,英格兰化学家布莱克做了如下实验:煅烧白垩(石灰石),将煅烧生成的固体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物质与煅烧生成的气体又结合成白垩。他将这种固定在白垩中的气体叫作"固定气体"。

实验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③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实验测得:一定温度下,1体积水能溶解比1体积稍多的"固定气体"。1774年,德国化学家伯格曼将石蕊溶液滴到溶有CO 2的水中,石蕊溶液由紫色变成微红色。当时已经发现石蕊溶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卡文迪许和伯格曼两位化学家的实验说明CO 2不仅能溶于水,还可与水反应。CO 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