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正确的读音后面“√”。
péng(   )   liǎng(   )   yiě(   )  shēn(   )  shǒu(   )
pén (   )   niǎng(   )   yě(   )   shēng(   )  shuǒ(   )

科目 语文   题型 判断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看拼音写汉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小法官,我会判断。
(1)吕岩、杨万里、辛弃疾都是宋代诗人。( )
(2)“清平乐”是词的题目,“乐”读yuè。( )
(3)《清平乐·村居》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草原》这课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
(2)“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两句中的“茫茫”一词的意思不同。()
(3)《白杨》一文中爸爸两次沉思,第一次是爸爸想过去,想自己。第二次爸爸是想子女,想未来。()
(4)《草原》和《白杨》两课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
(5)“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 ”,错的“×”。
(1)《白杨》一文中爸爸两次沉思,第一次是爸爸想过去,想自己。第二次是爸爸想子女,想未来。()
(2)“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这两句中的“茫茫”一词的意思不同。()
(3)《草原》和《白杨》两课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4)“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是比喻句。()

判断。正确的打“√”。
(1)“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两句中的“茫茫”一词的意思不同。()
(2)《草原》和《白杨》两课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联系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在括号里打“√”。
(1)“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这是因为
A.见到将军发怒,战士们害怕,不敢回答,也不敢走开。 ( )
B.战士们不知道冻死的是谁,又没听清将军的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 )
C.战士们的心情很沉重,因为他们知道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此时除了沉默外,还能说什么呢? ( )
(2)课文中“丰石卑”的含义是
A.高大的碑。 ( )
B.赞颂军需处长那一心为公,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精神,他是将军和战士们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
C.指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后,看上去像一座晶莹的丰碑。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