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两种固体(均不带结晶水)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X、Y两种固体物质都是易溶性物质 |
B.降温t2℃X和Y的两杯饱和溶液到t1℃,析出的X一定比Y多 |
C.向M点65gX溶液中加入15g X固体能得到t2℃X的饱和溶液 |
D.降温(远高于t2℃)的X和Y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可初步提纯X |
2022年北京冬奥会利用了 跨临界流体将水制得了“最快的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冰的成分是 |
B. |
水由原子构成 |
C. |
水结冰过程吸热 |
D. |
水结冰是化学变化 |
“侯氏制碱法”创立了更为先进的“制碱”工艺,主要反应是: 。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0℃时, 的溶解度大于 的溶解度 |
B. |
中含有少量 ,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
C. |
20℃时,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 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D. |
20℃时,将9.6g 加入到90.4g水中,可得到100g饱和溶液 |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比较铜和银金属活动性顺序 |
将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
B |
除去 溶液中的 |
滴加适量 溶液 |
C |
鉴别羊毛衣物和纯棉布料 |
取样,灼烧闻气味判断 |
D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用木炭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证据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推理中不正确的是( )
A. |
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 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会爆炸 |
B. |
酸雨的pH值小于7,pH值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
C. |
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但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 |
D. |
某物质燃烧后生成 和 ,则该物质一定含有 、 元素,可能含有 元素 |
如图是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方格”和其粒子结构示意图信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
B. |
“?”处元素符号为 |
C. |
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
D. |
该粒子化学性质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