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微观—符号—量”是科学特有的表征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飞行任务。火箭助推器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从量的角度看: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
B. |
从微观构成看: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 |
C. |
从符号表征看:四氧化二氮的化学式是 |
D. |
从宏观物质看:燃烧产物中含有单质与化合物两类物质 |
科学以实验为基础,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 |
|
B. |
|
C. |
|
D. |
|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甲、乙、丙、丁可能含有同一种元素
②若甲为单质,则此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③若丙为氯化钠,则甲、乙中一定有碱
④若丙为 ,则甲可能为单质、氧化物、酸、碱或盐
A. |
1个 |
B. |
2个 |
C. |
3个 |
D. |
4个 |
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如图实验(实验过程如图)
结合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溶解度/g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0 |
A. |
①③中的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 |
B. |
②③中溶液的质量:③>② |
C. |
②③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 |
D. |
④中析出晶体的质量是0.9g |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涤纶纤维和羊毛纤维 |
分别灼烧,闻气味 |
B |
鉴别 固体和 固体 |
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
C |
检验 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
取样,滴加石灰水,再滴加酚酞溶液 |
D |
除去 中的水蒸气 |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