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三季人”的特点,用不超过25个字的句子概括孔子对“三季人”的态度和方法。
一个人到孔子家拜访,孔子的门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孔子门生回答说一年当然有四季。那个人反驳说,不对,一年有三季。两个人就争论起来,各不相让,最后两个人打赌,当面向孔子请教,如果谁输了,就向对方磕头。孔子听了两位的争论之后说,一年三季。那个人很是得意,就让孔子的门生给他磕头。孔子的门生很无奈地向那个人磕了三个头。那个人很高兴地走了。孔子的门生非常不解。孔子淡然地说,你没看那人全身都是绿的?他像蚱蜢,蚱蜢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有何意义呢?他就是个“三季人”,你吃点小亏,无碍。
语言运用
3月21日是世界儿歌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专为儿童改编的“绿色童谣”《新三字
经》——青少年,有理想,立大志,做栋梁。天行健,人自强,生我材,为兴邦——少有人唱,而恶搞流行歌曲、古诗词或经典儿歌的“灰色童谣”传唱度却相当高。如“起得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最辛苦的人最无奈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李白乘舟将欲行,忽听扑通跳水声”、“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块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买了一包烟”等。针对这种现象,请你分别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绿色童谣”的创作提两点建议。
(1)
(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结合文意,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分句句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
谍战悬疑剧《风声》与史诗正剧《大地震》风靡神州大地。但观众个性迥异,需求不同,自然喜好与偏爱也各具特色。有人喜爱田园牧歌般的抒情散文:有人青眯摄魂惊魄的悬疑剧本:情天恨海的言情小说有人迷恋:惊涛骇浪似的骁勇檄文有人痴迷。不同的观众,有人沉醉静水流深,有人偏好荡气回肠。
下面是“中国网民文化节”活动的标志,请从构形的角度说明标志的创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6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星期天,我在家里写作业。不知什么时候,隔壁邻居国税局孙局长家八岁的小孙子童童进来了,站在我面前,似乎想说什么。
“童童,有什么事情要跟哥哥说呢?”
“大哥哥,你能帮我一个忙吗?”
“当然可以啊,什么事呢?”
“我的风筝挂在树上了,你能帮我拿下来吗?”
“没问题,走啊?”说着,我便站起来,快步朝屋外走去。
可我走到门口时,童童却还站在那里没动,一只手藏在背后。
“童童,还有什么事吗?”
“我……我……”
“你怎么啦,童童?”
他的那只手始终藏在背后,头低着。
“给,大哥哥。我妈妈说,求别人办事要送东西。”说着,他把那只藏在背后的手伸出来,塞给我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
小说揭示的主题是什么,请作简要的分析?这种现象有什么不良影响?(15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某市教委把周杰伦的《蜗牛》当做爱国主义篇目收入中学教材,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正方的观点是:“周杰伦的《蜗牛》适宜收入中学教材。”
反方的观点是:“周杰伦的《蜗牛》不适宜收入中学教材。”
附《蜗牛》歌词片段:
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地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最高点乘着叶片往前飞,让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你赞同正方的观点还是反方的观点?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简要陈述你的理由。(1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