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卜克内西说:“1859年成为划分科学史前后两个世界的界限。……达尔文远离大城市的烦嚣,在他宁静的庄园里准备着一场革命。”达尔文进化论学说最直接的“革命”意义在于
A.激发社会竞争意识 | B.进一步否定了教会权威 |
C.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 D.促进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
瑞士学者荣格这样评述某部小说:“我大概永远不会说我喜欢它,因为它太磨损神经,而且太晦暗了……全书最后那没有标点的四十页真是心理学的精华。我想只有魔鬼的祖母才会把一个女人的心理捉摸的那么透。”下列作品与这部小说属予同一风格流派的应该是
AB C D
正确的历史推论是基于对史实的准确解读。下表中关于战后全球化进程的推论与史实不符的是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二战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相继成立 |
世界经济向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
B |
20世纪80年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 |
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 |
C |
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 |
导致全球化进程中断 |
D |
2001年,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正式成员 |
世界市场对中国开放 |
在1970—1980年间,联合国安理会应其成员国要求召开了129次会议,其中有111次会议是不结盟国家提议召开的,占总数的86%。在一国一个表决票的联合国大会,不结盟运动国家所拥有的表决票超过总数的1/2,接近2/3多数,它对联合国大会各项决议的通过与否,无疑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上述材料表明
A.不结盟运动正成为重要的国际政治力量 | B.美苏两极格局趋于瓦解 |
C.不结盟运动成为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 | D.不结盟运动的正式兴起 |
美国国际政治学者布热津斯基在其代表作《大失败》中有如下一段文字:“这是一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实现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基本转变的飞跃前进的时代——苏联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工业大国,它的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到了城市,一个制度化的由中央全面控制的社会主义体制形成了……苏联经济也一直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材料所描述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B.新经济政策时期
C.斯大林执政时期D.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二战之后,发端于罗斯福新政的现代资本主义较之传统资本主义发生了诸多新变化。下面对这些“新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调控和干预 | B.政府成为各项事务的直接管理者 |
C.西方主要国家建立起“福利国家” | D.新经济出现,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