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是将一个地区人们所消耗的各种资源转换成提供这些资源所需的生物生产面积,有效生态承载力是一个地区自然生态所能提供的生态服务,生态赤字的大小等于有效生态承载力减去生态足迹的差数。
国家名称 |
生态足迹 |
有效生态承载力 |
生态赤字 |
中国 |
1.5 |
0.7 |
-0.8 |
美国 |
10.3 |
6.7 |
-3.6 |
世界 |
2.2 |
1.8 |
-0.4 |
材料表明( )
①美国的生态赤字比中国高
②美国是资源消耗大国
③中国的自然环境条件优于美国
④坚持可持续发展是解决环境资源问题的根本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下列名言与下面漫画《同感》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
A.物必先腐之,而后虫生之 |
B.万物各得其理,然后和 |
C.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
D.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某同学在自己的微博签名中写了这样一句话:“每天把我叫醒的,不只有闹钟,还有梦想。”下列选项最能概括这句话的是( )
A.意识自觉选择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 |
B.树立坚定的信念,突出体现了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
C.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充分利用主观与客观条件 |
D.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引导人正确地改造客观世界 |
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出现后,有关部门组织专家通过调查研究和实验,对H7N9患者的发病特点初步进行了科学上的分析和解释,这对准确确诊和判断疫情,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这体现出(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③世界上还存在不可认识之物
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近期,我国长江流域淡水豚类科考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大幅减少,其数量比大熊猫还少。食物资源锐减、长江航运、污染物排放是长江流域物种消亡的三大“杀手”。如果长江流域的顶级物种相继消亡,就意味着一个有生命的河流的“行将就木”。这充分说明( )
①人为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②实践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对自然的破坏难以避免
③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会对自然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④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其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
A.①④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③ |
与漫画《评价》(对于观察者来说,角度往往比距离更重要)中的哲学寓意的要求最贴切的是( )
对于观察者来说,角度往往比距离更重要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
C.“是非莫辩”,无是无非 |
D.“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