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2100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输往沿途各国,带去了中华文明和友好,赢得了各国人民的赞誉和喜爱。千百年来,不同的文化在古丝绸之路上交相辉映、相互激荡,积淀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开放、包容、互信、互利的丝绸之路精神,而且不断注入时代内涵。
材料二:为了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党中央深入研究当前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于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这对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2015年2月1日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了2015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事项和重点工作。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分析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二,从认识论角度说明党中央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前提是什么?并从唯物史观角度谈谈我国应如何推进“一带一路”战略。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浙江省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中支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引导,既坚持统一部署,协同发展,又坚持凸显特色、错位竞争,逐步形成了依托浓厚的水乡文化积淀毗邻上海文化创新资源,发展数字内容与动漫、艺术创作等为主的浙北文化产业带;依托商贸流通以及东阳横店影视的知名品牌,发展影视制作、文化产品流通、影视服务等为主的浙中文化产业带;依托沿海独特的海洋文化底蕴,发展海洋旅游、演艺娱乐等为主的浙东海洋文化产业带;依托生态休闲旅游资源,发展生态文化旅游、艺术创作等为主的山水文化气息的浙西生态文化产业带。
(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如何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2)该省发展文化产业的做法如何体现辩证唯物论要求的?

2010年10月28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初步决定对中国输美的铝制品征收59.31%的反倾销税。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仅10月1日至15日半个月的时间,美国商务部对华贸易救济和相关案件多达24起,中美间贸易摩擦不断。
我国外贸依存度变化情况

年份
进出口贸易总额
外贸依存度(%)
1978年
206.4亿美元
9.7
1998年
3239.5亿美元
31.8
2008年
25616亿美元
69.0

注:外贸依存度=贸易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有人认为贸易摩擦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必然产物,因此参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是不利的。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认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对我国企业有何启示?

材料一:
2006年、2010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

指标
2006年
2010年
年均增长速度
GDP
21.08万亿元
39.79万亿元
10.3%
财政收入
3.9万亿元
8.3万亿元
21.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760元
19109元
10.9%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3587元
5919元
8.3%

材料二: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收官、“十二五”规划即将铺开的承接之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等。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依据材料二,为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建议的目标,应怎样发挥财政的作用?

2010年可能是就业形势最复杂的一年,2010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630万,就业率最高只能达到80%,再加上新增的劳动力和企业改制造成的失业下岗工人,就业压力巨大。就业是民生之本,下半年应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实施好岗位拓展、创业引领、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
就业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
结合材料,说明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材料一:
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走势

年份
1978年
1998年
2000年
2004年
2007年
2008年
农村
67.7%
53.4﹪
49.1﹪
47.2﹪
43.1﹪
43.7%
城市
57.5%
44.5﹪
39.2﹪
37.7﹪
36.3﹪
37.9%

材料二: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为35.3%。据世界银行统计,2000年至2007年,低收入国家居民消费率平均为75%,中等收入国家居民消费率平均为57.5%,高收入国家居民消费率平均为62%,而世界平均水平为61.5%。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联系我国当前的实际谈谈如何解决材料二中的问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