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学会看食品的“简历”
范志红
在超市里买东西的时候,你会主动去看包装上的食品说明吗?怎么看懂食品说明,要看的是哪些项目?
首先看食品类别。说明上要标明食品的类别,类别名称必须是国家许可的规范名称,以免企业“忽悠人”。例如,一盒饮料的名字叫做“咖啡乳”,但它究竟是一种饮料,还是一种牛奶制品?如果看见说明上的“食品类别”项目注明“调味牛奶”,这就说明,这是在牛奶当中加了点咖啡和糖,而不是水里面加了糖、增稠剂、咖啡和少量牛奶。这样的产品和牛奶的营养价值比较接近。反过来,如果是在水里加了点牛奶和咖啡,那么在食品类别上就属于“乳饮料”,不能叫做“调味牛奶”。它的营养价值就比牛奶差远了,不能用来替代牛奶给幼儿喝。
第二看配料表。食品的营养品质,本质上取决于它的原料及其比例。配料表有三大看点:第一大看点,看原料排序。按法规要求,用量最大的原料应当排在第一位,最少的原料应当排在最后一位。例如,某种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米粉,蔗糖,麦芽糊精,燕麦,核桃等”,说明其中的米粉含量最高,蔗糖次之,其中的燕麦和核桃都很少。这样的产品,营养价值还不如大米饭。如果产品的配料表上写着“燕麦,米粉,核桃,蔗糖,麦芽糊精等”,其品质显然会好得多。第二大看点,看是否有你不想要的原料。如糖、盐、氢化植物油等不健康配料,还有可能产生过敏或不良反应的配料。比如说,如果一个人对花生过敏,那么买饼干点心等食品的时候一定要非常仔细地看看,配料表中有花生的绝不能买。第三大看点,看其中的食品添加剂。目前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标注也越来越严格了,从2010年6月开始,企业必须明明白白地标注出所有的食品添加剂,而且要放在“食品添加剂”一词的后面。看食品添加剂并不难,看到带颜色的词汇,比如“柠檬黄”、“胭脂红”等,一般是色素;看到带味道的词汇,比如“甜蜜素”、“阿斯巴甜”、“甜菊糖”等,肯定是甜味剂;看到带“胶”的词汇通常是增稠剂、凝胶剂和稳定剂,等等。看多了就习惯了。
第三看营养含量。对很多食物来说,营养者是人们摄取的重要目标,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越高越好。而对于以口感取胜的食物来说,也要小心其中的能量(也就是“热量”或“卡路里”)、脂肪、饱和脂肪酸、钠和胆固醇含量等指标。这几个项目,自然是越低越好的。
第四看产品重量、净重含量或固形物含量。有些产品看起来可能便宜,甚至贴着“降价”标签,但如果按照产品重量来算,反而比其他同类产品昂贵。也可能一种产品用手掂一下觉得挺重,但重量都来自包装,或者其中加的水,包的冰,结果真正能吃进去的部分可能没多少分量。
第五看生产日期、保质期和保质条件。保质期指可以保证产品出厂时具备的应有品质,过期后品质有所下降,但很可能吃了也没危险;保存期或最后食用期限则表示,过了这个日期便不能保障食用的安全性。在保质期之内,应当选择距离生产日期最近的产品。就算没有过期,随着时间的延长,其中的营养成分或保健成分还是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最后还要看认证标志。很多食品的包装上有各种质量认证标志,比如有机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无公害食品标志、原产地认证标志等,还有QS标志,没有它的食品就不能进入超市销售。这些标志代表着产品的安全品质或管理质量,具体意义在后面还会细致说明。在同等情况下,最好能够优先选择有认证的产品。那些商家自封的标志不必在意,但产地说明还是值得看看的,因为如果产地生态环境好,周围没有污染源,产品的安全质量就会让人放心。产地污染大的地方,各种污染物质会从土壤、灌溉水中进入植物体内,比施农药还可怕。
细看以上信息之后,产品的优劣就一目了然,广告宣传也不再能够轻易“忽悠”你购买那些对厂家来说利润最大的产品了。
(摘自《这样选购食品最安全》有改动)
标题中“简历”指的是什么?取这样的标题有什么好处?
根据本文提示,如果你再到超市买食品,你要看包装上的哪几大项?
文中划线句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保质期指可以保证产品具备的应有品质的期限,过期后品质有所下降,但可能吃了也没危险。
一位母亲购买一种给幼儿增加营养的饮料。超市里有两种饮料,一种说明上注明的是“调味牛奶”,一种注明的是“乳饮料”。请你帮助这位母亲选择其中的一种,并结合上文谈谈你的依据。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说明对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娘,你别送了!
“娘,您别送了,”我喉咙涩涩的,“天不早了,您回去吧!”
“娘晓得。我儿上了大学,娘心里高兴,我儿给娘和你爹争了气。”车窗外的娘眼眶红红的,笑着说,“娘没文化,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娘只指望我儿今后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要多挺一挺,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我记住了,娘……”我哽咽着,低下头……
娘终于回去了,一直没有回头——我知道,娘一回头,就又舍不得走了,娘每走几步,便伸起手擦眼泪。娘瘦小的背影渐渐模糊,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毫无顾忌的流下来。
那一晚,我失眠了——想娘,为了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娘不识字。小时没念过书,就因为家里穷。十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别人到大山中去砍柴,晒干了晾干了,再挑到十几里外的桑市上去卖。收购干柴的老板欺负娠不识字,记数用“壹贰叁肆”,故意克扣柴的重量。娘气得不行,只有哭。她一边骂,一边暗暗发誓:以后就是典家什、当土地,也要供自己的孩子识字念书,不能当“睁眼瞎”。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理事早。哥哥和我小时念书用功,期中、期末总是每人摞看一叠奖状回家,这是娘最高兴的时候。但一到开学,娘就犯愁了。兄妹三人都念书,三双要钱的手都伸向娘。爹心眼儿实,只能靠卖力气挣钱,可那点微薄的收入仅够敷衍油盐酱醋。娘只有一个办法——借!
跑东家,串西家,鞋底磨穿了,嘴皮也磨破了。大清早出去借,往往半夜才能回来。好几次梦中醒来,我听见娘和爹的叹息声、交谈声,还有娘低低的抽泣声。娘为凑齐兄妹三人的学费,好几天都吃不下饭,却从来没抱怨过半句——娘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个誓言。
我读高二那年,家里已经穷得丁当响。欠了一屁股债不说,屋破偏逢连绵雨,娘在干活时又不慎扭伤了脚。赤脚医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医好娘的脚。由于没钱进医院,娘从此走起路来一瘸一瘸的。可娘粗活、重活照样干。那时。我在校寄宿。礼拜六,我回家拿伙食费,看娘的表情,我没忍心问。礼拜天,娘一大早就出去了,傍晚才回来。我苦着脸,正打算返校时,远远地,我看见娘了——娘拄着一根竹竿,一瘸一拐地走回来了!五角钱!就为了省五角钱给儿子作伙食费啊!
我跑过去,扶着娘,看见娘的嘴唇已咬得裂开了一个大口子。娘从怀里掏出两张10元钞票,吃力地笑着说:“儿,总算借到了。天快黑了,快回学堂吧!”
我拿着钱,无言地跪下了,泪水一点一滴地洒在钞票上。
前几天,妹妹来信说,娘收到我在天安门前照的相片后,用一块新手绢小心地包着。几乎每天晚上她都要就着昏暗的灯光细细地瞅着,看的时候,总是一个人乐着……
读着读着,泪水不由得又盈满了我的眼眶,我又想起了娘,想起为儿女苦了一辈子的娘……
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本文第8段画线部分的“那个誓言”指的是什么?
本文第2段画线句子“多挺一挺,咬咬牙”表现出母亲什么样的品质?她把这句话说给儿子听的用意是什么?
本文三次写“我”的流泪。请用简练准确的词语分别写出这三次流泪的不同:
第一次流出的是的泪。
第二次流出的是的泪。
第三次流出的是的泪。
概括指出本文主要选取了什么材料来歌颂母亲的?读了文章之后,你认为自己现在应该什么做?

阅读《藤野先生》,回答问题。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录文段中最能表现“我”对藤野先生怀念之情的词语。
作者把丢失藤野先生的讲义说成是“不幸”的原因是什么?
划线词“良心发现”指的是什么?
第一段中对藤野先生进行高度评价的句子是: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就文段来理解,藤野先生的“性格”指的是:          
藤野先生的精神可用文中第一段中的六个字概括: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3分)
探寻人类的快感
张金燕
快感来自何处?为什么我们在特定情况下会感到愉悦?又为什么这种愉悦不能持久?自古以来,快感就像上帝、爱或者美丽一样,是多层面的不解之谜。但是现在,只要向你脑中的某一微小区域通入几微安的电流,就能令你达到飘飘欲仙的状态了。
快感来自何处
早先的动物和人类实验让科学家们认为,快感来自于大脑的“奖赏中心”,如果对这个部位采用温和的电击,就能使老鼠和人一样进入痴迷状态。
到了20世纪80年代,“奖赏中心”的回路图绘制出来了,研究人员已经知道了在这一区域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叫做多巴胺,因此“奖赏中心”的另外一个名字就是多巴胺系统。
但是,也有一些科学家认为,大脑里的快感问题还远没有成为定论,电极刺激“奖赏中心”带给人和老鼠的只是一种“想要”的欲望,而不是快感。得到这一结论的科学实验由密歇根大学的神经科学家肯特·白睿智完成。当他用一种神经毒素去除老鼠的多巴胺产生细胞时,老鼠停止了主动觅食。但在强迫喂它甜和苦的食物时,它们对甜食表示愉悦而对苦味表示不欢迎,这证明快感本身并不产生于多巴胺系统。此后,另一些科学家发现,传递快感的关键物质不是多巴胺,而是一种被称为阿片类的化合物。
那么,大脑中的阿片受体在哪里呢?白睿智和牛津大学的艾德门德·罗斯等人发现,阿片类受体广布于大脑之中。最新的研究则把快感中心定位于大脑深部靠近多巴胺系统一个很小的区域和眼睛后面的“前额脑区底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然发现了大脑里的快感中心,研究人员们不禁要问:它们究竟是干什么用的?答案是:快感远不是仅仅作为一种强烈的、纯粹的人们所追逐的目标,它其实影响到所有基本的大脑加工过程。
在任何一个单一时间内,任何动物都会有各种各样相互冲突的需求:吃、喝、保持安全,每一种需求都有动机。研究人员指出,我们是用快感来做出每个决定的。
从做数学题到组词造句、做出合理的选择,所有的选择答案都是看每种行为能带来多少快乐,人们的决定总是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快乐。这一理论的根据是19世纪的一个病历,有一个叫菲尼亚斯·盖奇的人,他的大脑额叶受损,这使他不能感觉到任何情感。有启发意义的是,他也因此而不能再做出任何决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人们玩蹦极跳,或把自己绑在滑雪板上从悬崖上跳下,或者从飞机上跳下等等这些危险的或有压力的极限运动,会在心跳之后令人感到快活?
按照研究人员的说法,我们大脑的快感系统是指导我们行为的,它确保我们干的事情有助于我们的生存,但是某些有利的行为自然地包含着冒险的成分。既要保证安全又要发现我们的需要,这两者常会发生冲突。
但是,快感其实是在以一种简单的方式让我们决定下一步该做什么,它不能长久。在进化过程中,如果一种动物太过沉溺于吃某样东西的快感,它就会沦为下一个捕食动物的猎物而被淘汰。所以,快感总是很短暂,目的就是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下一个目标上。当你吃得太饱时,再美味的食物也会乏味甚至令你倒胃。科学家认为,这种快感过后让我们回落的反作用也是由压力引起的。
(节选自《科学之友》2010年第13期)
运用提问法,模仿第一个小标题,给后面两部分内容分别拟个小标题。(2分快感来自何处,科学家们作了有益的探索,请简要概括他们的探索过程。
文中划线句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这一理论的根据是19世纪的一个病历,有一个叫菲尼亚斯·盖奇的人,他的大脑额叶受损,这使他不能感觉到任何情感。有启发意义的是,他也因此而不能再做出任何决定。
由这篇文章说明的科学道理,可以得出了下面的推论,其错误的一项是(   )。

A.老鼠对甜食表示愉悦而对苦味不欢迎,这证明快感并不产生于多巴胺系统。
B.采集、狩猎、赛车等活动都非常危险,但它们能够给有些人带来快感,所以,这些人还是热衷于这些运动。
C.想要获得快乐就一要经常用温和的电流刺激大脑的阿片化合物。
D.快感是短暂的,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不断变化的,当一个目标达到了时,往往就注意着集中下一个目标,从而作出新的决定。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7分)
“我不是一个人来当兵”
——一名硕士女兵写给高中同学的信
晓洲:
你好!听说你被师里评为“训练标兵”,还被任命为指导员,向你表示祝贺!你先我一步跨入军营,你的豪迈激情感染了我。我下定决心也要像你一样,给自己的梦想一个交代。
5年后,我也如愿步入军营。那时,你军校毕业一年多,褪却了年少的轻狂,在大山深处与孤独为伍,和寂寞结伴。而我,作为厦门大学研究生二年级学生,被层层光环所笼罩,得到了近乎隆重的关注。
可是,半年过去了,我却掉进困难的冰窟窿。我羞于和你联络,你却打电话安慰我,让我借机进行深刻反思。
我知道自己肩负厚望,于是唯恐落后于人。
来部队时,我承载了很多人的梦想。同学们都嘱咐我要当个好兵,因为他们中有的人无法来部队实现梦想。因此,我不是一个人来当兵,而是代表一个群体来当兵。
新兵营时,我热情高涨,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乒乓球赛场上,可以看到我的身影;军营广播里,可以听到我的名字;理论学习的教室里,可以听到我给战士们讲解党的创新理论的声音……然而,我还未细细品尝成功的喜悦,就被自己的训练成绩给了重重的打击:第一次跑3公里,班里倒数第一;军姿训练,站不到半小时腿就打颤;战术训练,不是匍匐前进时身体高了,就是动作慢;连长抽问专业理论知识,我说不出个子丑寅卯……
我不由得心浮气躁,懊恼失望。这时候,我产生了畏惧心理。那段时间,因为在专业学习中找不到成就感,使我对入伍前的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眷恋,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
可是,当兵学不好业务,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领导寄予厚望,我却落后于人——巨大的压力郁积于胸,无法释怀。于是,每次考核都成为我心中难以解开的心结。一次普通小考核,我的成绩依然“固步自封”,而战友们都达到了优秀。那天,我哭了一上午,哭过之后又自嘲:哭什么,哭有什么用!
光环和压力再多又怎么样呢?重要的是做好一个兵该做的。
那时,你打电话给我,轻轻责怪我。我愣住了。你说:你来就是想当个好兵,外界再吵闹、光环和压力再多又怎么样呢?做好一个兵该做的,这就够了,这就是对你唯一的要求!当然,这个要求并不低,需要你静心、用心、尽心。
痛定思痛,我开始检讨自己:之前太多的心浮气躁,小有所成就沾沾自喜,定下更难实现的目标;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每次做事前总是担心自己不行。我需要戒骄戒躁,直面挫折,知难而上。
后来,我默默瞄准这一目标,对自己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审视,制订出一份科学的训练计划。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我的训练成绩渐渐由不及格变成了优秀。告诉你一件事,前段时间,我借鉴背记单词的方法,和战友们一道摸索出了“联想记忆法”、“分段记忆法”等多种训练方法,使原本3个月完成的训练任务在40天内圆满完成。
在随后的总机值勤操作训练中,我发现,个别平时理论背记比较扎实的战友却不能妥善处理好突发情况。我分析这是由心理素质不稳定造成的。于是,我查阅资料论证推演,建议在专业学习中引入游戏模拟测试和心理行为训练,效果很好,总站领导表扬我们女兵练成了“问不倒、难不住、考不慌”的“活电脑”。
请勿挂念。相信我:再见时,我必将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
老同学:吴艳美
2010年6月12日
(节选自《解放军报》2010年7月13日)
理清文章线索,在方框内填上恰当内容。


题目“我不是一个人来当兵”是《解放军报》编者所加,编者为什么会拟这个题目呢?
说说下面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⑴可是,半年过去了,我却掉进困难的冰窟窿。
⑵那时,你打电话给我,轻轻责怪我。我愣住了。
⑶使原本3个月完成的训练任务在40天内圆满完成。
人生之路,不可能永远阳光灿烂,也不可能永远雨雪纷纷,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你是怎样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的。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3分)
创意是天才,也可能是蠢才
白岩松
我的阅读分为三个层面,第一是工作性阅读,定下选题之后我就要为了做节目大量阅读,否则晚上直播我说什么?第二是职业性阅读,我是一个新闻人,家里订有很多报纸杂志,包括上网浏览资讯。而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人的阅读,每天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去阅读跟这个时代无关的东西。我的乐趣来自“读与这个时代无关的、但作为一个人而读的书”。
我在1985到1989年间上的大学。那是“四年如果不阅读,从内在到外都没法儿活的年代”。20世纪80年代的阅读和教育给我们这代人带来的最大优点就是“怀疑”。“怀疑”才可能使我们更努力地想靠近真实。那时有一本书我总在推荐给别人,叫《病夫治国》,现在又有了新的版本。《病夫治国》是一个医生写的,他以一个医生的视角去分析了20世纪很多领袖。由一个医生的角度来说这些病会导致他们哪些行为存在异常,这就改变了你的一种历史观——原来这些人作出某些决定是跟他们的疾病有关系。而过去根深蒂固地以为:历史是英雄创造的,英雄是按照某种理想和理念创造的!
我需要不同的角度,就像当初我看《胡适杂记》的时候,脑海中根深蒂固地认为社会进化必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在书中出现了争论:谁说人类的发展一定是按照这个前进的?在同样一个时代里头,很有可能这几种层面都存在。如果没有触碰的话,就从来不会去思考。我觉得人的独立的思维是由独立的阅读开始的。
书和书是不同的,有的书当你拿起了,翻过其实它就已经被读完了,它不值得你一页一页地全读;有的书,其中的某十页你读了,其中的百分之九十五你就已经读过了;有的时候,一句话就够了;有的书,作为文字之美包括它的很多细节,你要全部读完,但是你想全部记住也很难。
类似《道德经》这样的书,里头好的东西太多了,但其中有五个字深深地改变了我,叫“无私为大私”。这就是阅读的乐趣,你一直觉得朦朦胧胧地很多东西,你找不到与此相对应的东西,但是突然你在《道德经》里看到了这五个字,一下子就打动了你,将来会成为你立身之本。
当我辞去很多的制片人头衔要歇一段时间的时候,恰恰是看到《道德经》里有一句话叫“杯满则溢”。杯子满了就再也装不下其它东西了,怎么办?倒掉。阅读关键时刻如果找对了钥匙,会大大帮助你。
唐浩明写的《曾国藩》对我影响特别大。《曾国藩》读完了之后我写了几千字的东西,自己写给自己的。唐浩明用笔很深,写曾国藩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那一瞬,就是有一天他伴君侧吃饭,皇宴,他达到了一生的至顶。我在看这个东西的时候就在想,这很重要吗?我也永远忘不了读《许三观卖血记》那种巨大的焦灼冲击。我在飞机上读《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时候,热泪盈眶。因为其实你仔细去读《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是一个悲剧,是一个巨大的反讽,所以你才会热泪盈眶。我一直在关注长篇小说。我现在几乎不看国外的书,翻译太烂。
我们过多把创意当成了天才,但是我觉得创意是勤奋决定的。失去阅读必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是我现在非常担心网络阅读的原因所在。最大的危害不是人们不看书,是过度被资讯俘虏,这个更可怕。
选自(《当代青年·我赢》2010年第3期)
文题为“创意是天才,也可能是蠢才”,可是文章主要是写阅读,这不是文不对题吗?
作者说到了三种阅读方式,其中重点谈的是第三种阅读,也就是个性阅读。根据作者的谈论,请归纳一下,作者认为的个性阅读是怎样的呢?
文章中划线句子“类似《道德经》这样的书,里头好的东西太多了,但其中有五个字深深地改变了我,叫‘无私为大私’”中的“无私为大私”是什么意思?请举例说明进行解释,表达你的理解。
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你的阅读感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