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画家仇英的《清明上河图》长9.87米,高0.3米,画中各色人物超过2000个,茶肆酒楼、装裱店、洗染坊等生活情致,天平山、运河、古城墙等地标性建筑皆清晰可辨,整个画卷充满江南的山青水绿之美。仇英这幅画作是( )
| A.古代最早的风俗画作品 | B.江南工商业发展的反映 |
| C.对两洋绘画技法的尝试 | D.明末进步思潮流行的体现 |
早在1959年秋,农村周期性的集市已在我国一些地方重新开放,增加了农民赚钱的机会。1961年春,中央下文规定公社社员可以经营自留地。这些政策在当时()
| A.消除了经济中“左”倾错误 | B.改变了农业土地所有制性质 |
| C.大大减轻了市场的供应压力 | D.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 |
1906年,清政府成立税务处,计划并入度支部(即原来的户部);并将原隶属于外务部的海关总税务司移交税务处管辖。清政府还声明不会改变海关内部制度。此举反映出清政府试图()
| A.从列强手中收回海关管理权 |
| B.摆脱列强对财政命脉的操控 |
| C.排除总税务司干预外交事务 |
| D.改变屈辱的半殖民地的境遇 |
严复1879年留学归来后,常有“局外人”之感,这时的他甚至写下了“当年误习旁行书,举世相视如髦蛮”的诗句。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
| A.“进化论”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对立 |
| B.当时中国社会缺乏推动革新的动力 |
| C.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围攻 |
| D.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认同上的差异 |
19世纪末,有人曾惊叹道:“在1870年以后你就无法编写英国经济史了”。这是因为()
| A.资本主义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 |
| B.帝国主义忙于重新瓜分殖民地 |
| C.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衰落 |
| D.英国已经成为了“日不落帝国” |
19世纪中期以前,由于西欧各国工人缺乏基本的政治权利,工人武装起义不断爆发;19世纪后期,许多西欧国家相继承认了工人阶级的基本政治权利,工人运动则倾向于以和平、合法斗争为主了。这表明()
| A.西欧各国已演变成为“人民资本主义” |
| B.工人阶级可以通过改良道路取得胜利 |
| C.有序的政治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
| D.西欧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不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