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百万人面临饥饿的时候,反而减少粮食的生产。整个想法,在人道主义者们看来几乎等于是神经错乱。”这段文字评价的是( )
| A.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 |
|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 D.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
唐中后期,朝廷鼓励士人到地方任职,藩镇有辟召幕僚之风。一度出现“游宦之士,至以朝廷为闲地,谓幕府为要津”的现象,这( )
| A. |
强化了外重内轻的局面 |
| B. |
缓和了朋党之争 |
| C. |
破坏了科举考试的公平 |
| D. |
加剧了阶级矛盾 |
两晋时期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统计表
|
朝代 |
高门士族占比 |
宗室、外戚占比 |
寒人占比 |
|
西晋 |
48% |
19.1% |
32.9% |
|
东晋 |
78.4% |
7.4% |
14.2% |
上表的变化反映了( )
| A. |
江南士族擅权日甚 |
B. |
豪强势力的膨胀 |
| C. |
九品中正制的衰微 |
D. |
专制皇权的弱化 |
汉初儒家代表人物陆贾的《新语》云:“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天下之心,然而天下大治……故无为者乃有为也。”陆贾的上述思想( )
| A. |
适应了休养生息的政治需要 |
| B. |
契合了德法并用的治国理念 |
| C. |
为尊崇儒术提供依据 |
| D.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 A. |
《礼记》记载诸侯国君必须定期朝觐周王 |
| B. |
《诗经》记载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 |
| C. |
西周士山盘铭文记载周王命士山向诸侯国征收贡纳 |
| D. |
西周豆闭簋铭文记载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 |
2001年,联合国国际移民组织创立国际移民对话机制,秉持“开放和自由原则”,“向所有移民利益相关者开放”,让他们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讨论,“分享特定移民问题领域的政策方针和有效做法”。该机制( )
| A. |
有利于国际移民问题的协调合作 |
| B. |
促进了移民社会文化认同 |
| C. |
促使全球劳动力流动呈现新趋势 |
| D. |
推动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