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5分)出版印刷事业被誉为“文明之母”,反映着社会的变迁,促进了人类文化爱展和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私人刻书以文集最多,坊间刻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了刻印经文以外,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品类丰富繁多。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7分)
材料二      谷登堡的印刷术一经发明,立即以惊人的速度普及开来,20年间就传遍了欧洲。l5世纪末,欧洲大约有3万种,2000多万册书籍被印刷发行,印刷种类也从宗教文件扩大到自然科学、哲学、文学和教科书,广泛地传播了新的信息和长期被垄断的知识……1474年,距(欧洲)活字印刷术发明仅30年,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的活字印刷版就发行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在他生前就有了活字印刷版,他是抚摸着他的著作的印刷本去世的……印刷机的出现,使“危险思想”的传播变得对统治阶级更加危险了。在欧洲的封建统治者看来,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思想是异端邪说,必须禁止其发表。
(2)与材料一相比,欧洲印刷业的发展有何特点?这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10分)
材料三      作为第三次外来文化大输入重要渠道的近代译书,开始于鸦片战争前后,战前为少量译书,战后为大量译书。近代译书的发展,大体上分别由教会、官方、民间三方面力量相互交替进行,其主次地位,在不同时期依次发生变化:鸦片战争前后的译书,基本上是教会出版机构的天下;l9世纪60年代以后,为教会出版机构与官方出版机构并峙,但以官方译书机构为主;l9世纪末开始,民间商办出版机构空前兴盛,私人译书成为主体。
——陈志勇《译书与中国近代化》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译书活动的变化,并谈谈你对中国近代译书活动的认识。(8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新思想的萌发 文艺复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分为两个阶段:1914—1917年为欧洲阶段,1917—1918年为全球阶段。
——摘编自(美)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
——K.M.潘尼卡(印度外交官、历史学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作者将1917年视为一战从欧洲阶段转入全球阶段的主要依据。
(2)结合时代背景,评析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维新人士唐才常在1897年写道:“路德者,不服从天主教教皇之压力,别立新教以抗罗马,而改教之徒云集景附……雷奔电激,为古今中外不可一世之业。”
材料二 1902年梁启超指出“路德新教之起,全欧精神为之一变。”
(1)你如何看待材料一的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史黑暗时代东方之怪魔的人物,而绝非在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中有价值的人物。袁氏以个人厉害为本位,而不知国家社会为何物。缺乏现代国家观念,以经验治国,法律观念薄弱,不解现代政治文明之真相,不能用正人君子及有用之才。袁氏执政四年来,政绩乏善可陈。
——摘编自梁启超《袁世凯之剖析》
材料二在中国建立共和体制的第一功臣,自然是袁世凯。袁世凯最初也曾主张在中国实现君主宪制,而革命派反对,革命派的方法显然是二千年“农民革命”的继续,这是因为当时中国的变革不仅仅是打倒一个皇帝的问题,而是要彻底改变皇权体制,在中国实现“宪制体制”。袁世凯时期,实际上不仅北京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第一个共和和民主时期,也是中国共和和民主时期的开创初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按照和平过渡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共和制,而且民族工业此时也进入第一个真正的春天。
——摘编自于永年《重读袁世凯》
(1)比较两则材料中对袁世凯的评价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袁世凯。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讲演中提出了被称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主要内容是:第一,战后的世界应当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包括: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调整殖民地,对当地进行开发应该根据门户开放原则。第二,抵制并消除苏俄的布尔什维主义影响。方法是由世界各国协助解决俄国问题,通过承认并援助俄国境内各少数民族建立的临时政府,使之自由发展来肢解俄国。第三,要求在给欧洲及近东各民族以自决权的基础上恢复和建立民族国家,或建立受到列强保护、门户开放原则的保护国。第四,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使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这是达到永久和平的全部外交结构的基础。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
材料二 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正式成立,积极鼓吹创建国联的美国始终没有参加这一组织。巴黎和会主要调整了列强在欧洲的相互关系,和会之后,战胜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日趋尖锐。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想通过“十四点原则”获得哪些权益。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巴黎和会对美国的影响。

【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福泽谕吉)自幼生长在门阀观念极为浓厚的社会环境里,十分厌恶这种生活,希望早日离开中津,摆脱门阀制度的枷锁,另谋发展。二十一岁时,他如愿以偿,到长崎学习兰学(荷兰语文及学术)。他去长崎的那一年(1854年),日本与美国缔结了和约。兰学可说是日本人接触西学、吸收西方文化的一个发端。当时,绪方洪庵(1810年-1863年)是一位兰学大家,他开设的家塾叫做适斋塾,是当时日本首屈一指的兰学塾。
——摘编自于楷《福泽谕吉与明治维新》
材料二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这就是人不是生来就有贵贱上下之别的。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取得天地间一切物资,以满足衣食住的需要,大家自由自在、互不妨害地安乐度日。有学致善聪,无学致恶愚,如果大家不分贵贱上下,都爱好这些学问,并有所体会,而后士农工商各尽其份,各自经营家业,则个人可以独立,一家可以独立,国家也就可以独立了。
——摘编自[日]福泽谕吉《劝学篇》(1872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福泽谕吉早年经历的时代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福泽谕吉的主张对明治维新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