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原创】《海国图志》由魏源在1842年著成,但在中国并未激起多大涟漪,在国内只印刷了千册左右。而《海国图志》在日本却大受欢迎,从1854年到1856年,日本出版的《海国图志》选本就有21个版本之多,占同一时期日本出版的世界史地著作的一半。以下对中日两国对待《海国图志》态度的理解和认识,解读不够准确的是(   )

A.对《海国图志》态度的差异性,为两国近代化埋下伏笔
B.此时期中日两国的宣传规模有较大差异,日本大于中国
C.鲜明体现了日本善于学习他国先进文化的独特民族特质
D.中国长时期的东亚文化中心地位,是一个巨大文化包袱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新思想的萌发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致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提出了由国民运动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从右面两幅图中,可以看出()

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B.中共革命道路的变化
C.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 D.中国政府性质的变化


“长毛(指太平军——引者注)造反那时候,老通宝的祖父和陈老爷同被长毛掳去,同在长毛窝里混上了六七年,不但他们俩同时从长毛营盘里逃了出来,而且偷得了长毛的许多金元宝”。这段文字不能说明的是()
①多数农民参加太平天国运动是被迫的②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战争无本质区别③组织涣散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④农民阶级不能作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皖南事变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北平谈判


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