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海国图志》由魏源在1842年著成,但在中国并未激起多大涟漪,在国内只印刷了千册左右。而《海国图志》在日本却大受欢迎,从1854年到1856年,日本出版的《海国图志》选本就有21个版本之多,占同一时期日本出版的世界史地著作的一半。以下对中日两国对待《海国图志》态度的理解和认识,解读不够准确的是( )
A.对《海国图志》态度的差异性,为两国近代化埋下伏笔 |
B.此时期中日两国的宣传规模有较大差异,日本大于中国 |
C.鲜明体现了日本善于学习他国先进文化的独特民族特质 |
D.中国长时期的东亚文化中心地位,是一个巨大文化包袱 |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产业结构产生的深刻变化表现在()
A.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 |
B.直接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 |
C.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幅度增加 |
D.垄断组织产生 |
1982年,美国《时代》杂志把“个人电脑”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并预言,“家庭电脑有朝一日会像电视和洗碗机一样普及。在20年后,将会有60%的美国人上网。”2006年《时代》杂志又把“YOU(你,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是的,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这反映了()
A.《时代》的预言非常准确 | B.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
C.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 | D.网络技术已十分普及 |
德意志统一前,德国人曾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自己只有“思想的天空”。德国在拥有“思想的天空”方面主要成就是()
①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②康德创立“批判哲学”
③贝多芬创作九部交响乐④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交通运输愈发达,商品流转愈迅速、愈频繁,单个的、地方的和‘民族的’市场结合的进程就愈快。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经济的生产机体的发展也就愈迅速”,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领域的突出成就表现在
()
A.飞机的研制成功 | B.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
C.蒸汽机的不断改良 | D.发电机的创制成功 |
中世纪的欧洲,生物学是一个难有作为的敏感禁区,主要原因是()
A.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在生物界占主导地位 |
B.基督教会垄断着精神统治权和教育,推行愚民政策 |
C.基督教的神学教义被视为天经地义 |
D.没有经过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洗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