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1、2、5 |
B.结构1中产生的CO2扩散出来进入结构2中被利用,需穿过生物膜的层数为4层 |
C.结构3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
D.结构2与4中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 |
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
A.体温升高、耗氧量减少 |
B.体温下降、耗氧量增加 |
C.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耗氧量增加 |
D.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体温下降 |
下图是某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II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
B.e表示感受器 |
C.切断d、刺激b,效应器仍有反应,说明完成了反射 |
D.c可以表示望梅止渴的神经中枢 |
如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在a中发生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
B.1中内容物释放至2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
C.细胞中的线粒体形成了结构1 |
D.1中内容物可以使b产生兴奋或抑制 |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小体内的神经递质经突触前膜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 |
B.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树突--细胞体--轴突 |
C.神经调节过程不一定要经过反射弧 |
D.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较短,但范围较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