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
| 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 |
| C.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
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从网络上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A.新中国工业化历程B.外交事业的发展
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C.现代的社会生活
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
| A.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
| B.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 |
|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 D.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爱好和平,但仍然要研制原子弹,主要是为了:
| A.准备世界核战争的到来 |
| B.打击美国的对台政策 |
| C.加强我国的军事力量,还击帝国主义核进攻 |
| D.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其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 |
要了解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情况,必须查看下列哪个人物的传记?
| A.王进喜 | B.邓稼先 | C.焦裕禄 | D.雷锋 |
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 B.万隆会议 |
|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 D.上海APEC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