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审分》
材料二  1932年,……饥荒就在眼前了,它的阴影着美国莽莽大平原。……农产品从来没像现在这么低过。一蒲式耳(约合36升)小麦的售价不到二角五分,一蒲式耳玉米是七分,一蒲式耳燕麦一角,一磅棉花或羊毛五分。糖每磅只值三分,猪、牛肉每磅二分半,200个一箱的苹果,如果个个完好,才卖四角。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上册
材料三 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过去20年(改革开放以来),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
——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1)材料一反映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针对这种变化,法家的应对措施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饥荒”是由什么事件造成的?当时美国政府是如何解决农产品价格过低问题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在1949—1960年开启的农业“新篇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甘地和孙中山都对本国历史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
材料一甘地认为,非暴力抵抗是印度争取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唯一正确方法;同时,他认为非暴力抵抗并不意味着对外国统治和罪恶的屈服。他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永远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不愿向英国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要高明的多。”“因此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材料二吾人当此民族、民权革命成功之时,若不思患预防,等资本家出现,其压制手段恐怕比专制君主还要甚些,那时杀人流血去争,岂不重罹其祸么!……如有一工厂,佣工数百人。人可生二百元之利,而工资所得不过五元,养家糊口,犹恐不足,以此不平,遂激为罢工之事,……国家一切大实业,如铁道、电气、水道等事务皆归国有,不使一私人独享其利。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的演说《为国利民福而努力奋斗》
材料三实业之范围甚广,农工商矿,繁然待举,而不能偏废者,指不胜屈。然负之而可举者,其作始为资本,助之而必行者,其归结为交通。……苟无铁道,转运无术,而工商皆废,复何实业之可图?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
——1912年6月22日孙中山与《民立报》记者的谈话
(1)依据材料一,甘地选择非暴力主义的理由是什么?实际原因又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这一时期孙中山的主要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对孙中山的上述认识和活动进行评价。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说明要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土耳其;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因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者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他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并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尼克松说:美国不在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杜鲁门主义的核心。文中所说的“转折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2)对比材料一、二,概况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法国《1791年宪法》将《人权宣言》置于篇首,在正文中规定:“主权属于国民”;“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委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1)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两国民主力量 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历程。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历史启示?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桑弘羊的主持下普遍推行均输法,郡国设均输官掌其事,受大农(即管钱财、粮食的长官)节制。均输官负责将各郡国应缴贡物统一折价征收当地土特产品,一部分运往京师,一部分运至价贵地区出售,有时还在出售地将所得继续收购特产,易地辗转贩卖……同时又实施平准法,在京师设平准官,集中管理各地运至均输货物和大农所掌握其余物资,根据市场价格涨落卖出或买进,达到调剂供需、平抑物价的目的。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在20世纪末叶提及王安石,我们只更感到惊异: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方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信用贷款的方法刺激经济之成长。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桑弘羊实施均输法和平准法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王安石对桑弘羊的理财措施有哪些借鉴与发展?
(2)根据材料二,概述王安石在理财方面的特点。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未完全做到“不加税而国用足”,请谈谈你的认识。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经历了六次政治选择。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
(1)持以上观点的学者,可以选择哪些史实来分别论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政治选择?
(2)第五阶段“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对国民经济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你如何评价这种模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