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史学家麦克尼尔认为,在公元1000—1500年,中国文明的发扬光大,使中国的文化、财富和力量达到了新的水平,具有世界中心的地位。能为此观点提供佐证的事实是,中国在这一时期
①开始出现国际性大都会 ②四大发明传播海外
③商业空前繁荣,外贸兴盛 ④白银成为流通货币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薄伽丘在小说《十日谈》中说:“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出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呢。”这表明作者认为
A.人类天性迟早要突破各种束缚 |
B.遏制人类天性必须具备非凡的本领 |
C.反对以任何形式遏制人类天性 |
D.只有头破血流才能遏制住人的天性 |
“征服西方世界的不单纯是古典文化的复兴,而是这种复兴与意大利人民的天才的结合。”这种“结合”实为
A.传统先进文化的弘扬 | B.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
C.资本主义市场的拓展 | D.意大利经济地位提升 |
有学者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与这一现象说法相一致的是
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 |
C.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
D.日中而市,交易而退 |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荀子
A.主张礼法并施 | B.重视礼仪教化 |
C.强调严刑峻法 | D.提倡为政以德 |
某班学生讨论穿衣服的问题。甲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和地位,不要穿与你身份及地位不符的衣服。”乙生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丙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根据天气冷热增减衣服。”丁生说:“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挺好吗?”他们的说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代表诸子百家某些学派的思想,分别是
A.儒家、墨家、法家、道家 | B.道家、墨家、法家、儒家 |
C.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 D.法家、墨家、道家、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