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记载的用筷历史至少有三千多年.一日三餐筷不离手是中国人的传统,但筷箸文化在现代生活中被忽视已久。为了唤醒人们对筷箸文化的重视,上海筷箸文化促进会计划在2015年将筷箸习俗申请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目前,中国的筷箸文化已经成为日、韩竞相争夺的一项文化遗产。据此回答下列小题:中、日、韩虽然都使用筷子,但材质和形状却有差异。中国筷子多为平头竹筷子,韩国为空心不锈钢筷子,日本则为尖头竹筷子。目前全世界至少有18亿以上的人使用筷子,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的用筷习俗皆由我国传入,在东亚影响十分广泛,被形象地称为“筷子文化圈”。这体现了( )
①传统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②不同国家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途径和媒介
④文化遗产是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和文化成就的标志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筷子的使用还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行为方式和宗教礼仪,积淀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筷子谜语,如“姐妹两人一样长,厨房进出总成双;千般苦辣酸甜味,总让她们第一尝。”这说明了( )
①意识活动是一种能动性活动和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④意识源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 A.②③ | B.①② | C.①④ | D.③④ |
迄今已举办五届的海峡论坛,加强了海峡两岸之间的经贸往来,促进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这说明()
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③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甲组同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撰写论文的主要参考文献有:《复兴之路》、《驳“中国威胁论”》、《从成功经验看坚持中国道路的自觉自信》、《和平共处到和平发展的优越性探析》、《把握时代主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据此推断,甲组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的是()
| A.中国主张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 B.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 C.中国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 D.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坚持独立自主立场 |
当前,我国面临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双重压力。以下事例不符合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是()
| A.深化中俄两国军事同盟,共同应对恐怖威胁 |
| B.我国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实施国家安全战略 |
| C.我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并对该区域实施监管 |
| D.中美双方深化战略互信,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
2013年9月23日召开的第四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就业、教育、人才等重点援疆工作,深入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这些部署()
①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②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扶持,不利于实现民族平等
③有利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④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权利,有利于消除民族间的差异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某社区举行了关于公民政治参与的交流活动,根据下图列举的居民发言,我们可以判断()
| 甲说对政府工作提出过批评建议 |
乙说参加过居民委员会选举 |
| 丙说找过人大代表反映交通问题 |
丁说参加过电价调整听证会 |
①甲参与了对政府的民主监督②乙参与了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选举
③丙依法直接行使了民主选举④丁参与政府的民主决策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