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初期,赋税分为地赋和丁赋,分别征收。地赋是农民交纳的地税,丁赋是百姓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规定民间十六岁至六十岁为丁,按人头缴纳丁银,田赋和丁赋都是用银两折算,称为地银和丁银。雍正帝继位后,实行地丁银制,把丁赋平均摊入田赋中,按田亩纳税,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地丁银制度的推行
| A.加重了百姓的赋税负担 | B.抑制了土地兼并 |
| C.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 D.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 |
公元前452~公元前450年间,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
| A.在平民要求下设立,彰显民主政治的性质 |
| B.保障平民利益,消除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
| C.用文字明示法律规定,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 |
| D.作为罗马的基本法,标志罗马法的成熟 |
从大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依次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其中实现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成功转移的直接因素是
| A.北伐战争的胜利 | B.红军长征的胜利 |
| C.抗日战争的胜利 | D.解放战争的胜利 |
据史料记载,1909年,留日女学生张维英在南昌创设“自由婚姻演说会”,宣传婚姻自主。1911年,贵州一任姓女学生“醉心男女平权,婚姻自由”,反对父母包办婚姻,后被逐出家门,甚而遭到官府拘押,但仍不肯屈服,宣称“誓不受男子压制,媒妁结婚之野蛮拘束”。这则材料反映出当时婚姻的特点是
①受西方婚俗的影响②社会提倡恋爱自由、婚姻自由
③婚礼仪式日趋简化④主张男女平等
| A.①②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①②④ |
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的字样。四位同学各抒已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 A.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 |
| B.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 |
| C.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 |
| D.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
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在(中国)古书上,亦未尝无相类的制度……“他所说的“贵族政体”是指
| A.西周分封制 | B.秦朝郡县制 | C.元朝行省制 | D.清朝军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