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2月,南宁女孩石芳丽撞伤老人韩建后勇于承担责任,得到老人的谅解,老人的儿子还帮她重新找了一份工作。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报道,以影响和教育世人,促进正能量传递和良好氛围的形成。当媒体问起这事时,两人是这样回答的:石芳丽:“我想过要赔多少钱,想过怎样照顾老人,也想过辞职后怎么找工作,就是没有想过撂下老人偷偷跑了。”韩建:“这姑娘一家人都挺厚道,家里也的确困难,我有医保,就不用她赔了。儿子能给她张罗一份新工作,我也挺开心。”媒体播出后,该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在当今这个“扶不扶”都需要思考的社会,石芳丽和韩建的行为借助新闻媒体这块平台,向人们传递了和谐向上的正能量。
材料二:2014年12月9日至11日召开的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优化发展空间格局,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更强调相互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应怎样让和谐向上的正能量得到更好的传递?
(2)有人认为“一带一路”是根据人类主观意愿建立的新的联系。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及其特点”和“联系的客观性”的知识,简要评析此观点。
电视作为重要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责任。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2011年11月28日,广电总局下发《〈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全国各电视台播出电视剧时,每集电视剧中间不得再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
请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分析广电总局这一规定的意义。
纵观近年来发生的所谓的反诬救助者事件,不过十余例,这种现象是个别,极其偶然。我国有数亿老人,每天发生老人摔倒后被人救助的事件举不胜举。然而,不少媒体为了吸引大众眼球故意放大救人的危害性,给人民群众造成“做好事不得好报”、“做好事惹火上身”等错觉。
(1)请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充分发挥媒体的正面积极舆论导向作用的意义。
(2)请指出在现实中部分媒体已经陷入了角色迷失的原因,并提出整改建议。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家艺术家,伟大的人民期盼伟大的文艺作品。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1年11月2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请从文化创新的角度,说明广大文艺工作者怎样才能创作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我校高二(1)王某的理想是开一家私营企业。请你从《经济生活》的角度,为他出谋划策。
(1)小柯同学要实现做企业老板的梦想,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2)小柯同学要想企业顺利发展,他必须从哪些方面努力?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各材料所体现的问题。(27 分)
材料一:神医代代有,2010年特别多。从靠“祖传秘方”打天下的张悟本,到推行道家养生的李一,都靠着“养生”的招牌而暴得声名。他们把一个又一个的普通食品,包装成“灵丹妙药”粉墨登场,疯狂敛财。这些养生大师语不惊人死不休,跟现代医学“对着干”。医学界指出“多喝牛奶可补钙”,“养生大师”却毫无根据地说“牛奶是给牛喝的,喝多了致癌”,不少听众信之,从此“戒奶”;张悟本主张把吃出来的病再吃回去,食疗就可以了,不用打针吃药;李一道长认为“养生是道文化的一个核心……养生即为养道”,这种观点与道教追求长生不老修道成仙一脉相承。
材料二:“养生大师”们带着另类的观点登录卫视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体,“传道解惑”,声名鹊起,然后敛财;卫视也乐于包装这些大师,增加收视率,扩大广告收益。事实上,在每一个“养生大师”的背后,都有一个营销的团队,精心策划着“大师”的各项活动。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材料一、二,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2010年9月15日,《南方周末报》刊发了《要大师,不要大巫师》的文章。文章提到:“中央让各部委司局官员去大学选课进修。官员们什么课程选得最多?——北大开出的‘周易智慧’。”文章评论道:“如果不注意与大世界的交流,还真要担心这些‘中坚力量’学了没有推演法的‘周易智慧’,为了制造更多的‘希望’大师,把经费都拨给打着‘自主创新’、‘发扬民族文化’旗号的‘张悟本’或李一道长这类大巫师。”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材料三中《要大师,不要巫师》的“评论观点”加以分析。
(3)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为解决材料中反映的问题,提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