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下表。
(1)第I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__________75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_________的方式释放________,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II、III、IV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________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_________作用。
(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降糖药 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
(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 ,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内请填图中的标号,比如,表示核液的是[7])
(1)此图是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判断的依据是:①细胞内没有;②细胞内含有[ ]和[ ]两种细胞器;③细胞膜外具有[ ]。
(2)图中表示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和[ ]。
(3)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它们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附着在[ ]上;有的游离在中。
(4)若该细胞是牡丹花的花瓣细胞之一,那么,牡丹花呈紫色的色素分布在[ ]中。
下表是海水和某海洋植物细胞液的离子浓度(mol/L),据表回答问题:
被测物质 |
钾离子 |
氯离子 |
海水 |
0.01 |
0.50 |
细胞液 |
0.59 |
0.04 |
(1)从表中数据可知,植物细胞从海水中吸收并向海水中排出。由此可见植物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
(2)钾离子和氯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作出此判断的依据是。
(10分)大气污染物可普遍引起植物中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并认为这是植物受环境胁迫的一种生理反应和细胞结构及功能受损的表现。酸雨胁迫对植物脯氨酸的变化和危害的关系如何呢?某小组在老师的协助下,制定了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并进行下述实验过程。
一、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的供试植物为钟萼木科的伯乐树、苏木科的翅荚木、楝科的香椿、蝶形花科的刺槐。种子首先进行消毒与育苗,当苗木生长到一定高度后,选取生长好和长势相近的苗木移至适宜的培养钵或木箱中栽培,按常规盆栽方法管理,经20天左右的缓苗期,分别用pH=5、pH=3、pH=2的硫酸型人工模拟酸雨进行喷洒处理,每三天喷洒1次,每次以喷湿为准,每次喷洒量约为500mL,重复7~9次。每次喷洒前观察和调查植株生长和受害情况,并分别收集和统计落叶,对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
二、实验结果
(1)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变化,随酸雨pH下降而递增,酸雨pH越低,脯氨酸增加的幅度越大。当pH为2时,伯乐树、翅荚木、香椿、刺槐的增加幅度分别为131.4%、126.1%、124.5%和99.1%
(2)根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叶相反,随酸雨pH下降而递减,当pH为2时,其减少幅度在3~8%之间。
三、分析并回答
(1)该实验为_________实验(探索性或验证性)。
(2)从实验结果看该实验方法中还应增设何种处理?____________。
(3)若要得出叶中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危害的关系,实验中还应增加叶的危害程度这一指标,叶的危害程度可以用________作为指标。
(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
①叶片脯氨酸含量随酸雨pH下降而递增,根系则相反,这说明_______________。
②不同植物叶中脯氨酸含量增幅的比例不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Km2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
32只,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只,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只。(计算公式:N:a=b:c)
A.30 B.32C.64D.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内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______。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图。据图分析: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型;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很严重,必须做好防治准备工作。
若某种群有成鼠a只(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只雌鼠一生产仔16只,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_____。
A.a×8n-1 B.a×8n+1 C.a×8n D.a×8n-2
(5)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只,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饲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下图中的曲线_____。
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个现象被解释为“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为什么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是因为向光侧的生长素在光的影响下被分解了,还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了?为此,有人做了下述实验。
(一)实验步骤: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来,放在琼脂切块上,分别放在黑暗中和单侧光下(如图a、b所示)。
(二)实验结果:如图b、c、d、e、f所示。
图中d、e用一生长素不能透过的薄玻璃片将胚芽鞘从中间分割;f用一薄玻璃片将琼脂块从中间分割;琼脂下方的数字表示琼脂块收集到的生长素(IAA)的量。请回答:
(1)图a和b说明:光没有使生长素__________,也没有影响生长素的___________。
(2)图c和d说明:胚芽鞘被玻璃片分隔成两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e和f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实验可得的结论是:单侧光照射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