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有三千余万民从,二百余万健儿,各输其财,各捐其躯,誓与日本帝国主义者作长期之决斗,宁教白山黑水尽化为赤血之区,不愿华胄倭奴同立于黄海之岸。”上述内容出自东北三省各界联合会宣言。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东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与日本帝国主义作决斗的中共将领是( )
A.佟麟阁 | B.赵登禹 | C.杨靖宇 | D.张学良 |
“在远古时代,人口稀少而禽兽众多,人们敌不过禽兽虫蛇。有一位圣人起来,他教人们架起木头搭成像鸟窝一样的住处来避免各种禽兽的伤害,因而民众爱戴他,推举他统治天下……”该材料能与下列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相互印证的是
A.元谋人 | B.北京人 | C.山顶洞人 | D.河姆渡人 |
考古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考古发现的遗迹、实物适合研究我国原始农耕居民生产状况的是
恩格斯曾说过:“就世界性的解放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了蒸汽机。”下列我国古人类中,最早取得这种进步的是
A.元谋人 | B.北京人 | C.山顶洞人 | D.半坡人 |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
(2)材料二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和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从战国到秦汉我国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二: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变法,使邻国倾覆而使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但是这样做后,先王的制度被毁灭了,身份等级的划分乱了法度;平民之中富的人积累了万贯家财,而穷的人却只能吃糟糠;强国兼并地盘,弱国丧失江山。
请回答:
(1)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据材料一、二说明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讲的是商鞅变法中哪两项措施?
(3)材料三是怎样评价商鞅变法的?(不得摘抄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