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下列材料不能反映这一发展趋势的是
A.《本草纲目》:“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 |
B.《农政全书》:“海上(松江府一带)……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 |
C.《三言两拍》:“杨佥宪有所红花场庄子,满地种着红花(药材),广衍有一千余亩。” |
D.《红楼梦》:“在这里经管地租庄子,银钱出入每年也有三五十万来往。” |
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
A.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
B.设厂开矿、修建铁路 |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D.列强共同宰割中国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英发表的《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日本窃取上述领土依据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件》 | D.《辛丑条约》 |
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内乱毁梦”是因为( )
A.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 B.曾国藩率军镇压 |
C.发生了天京变乱 | D.清政府“借师助剿” |
拜上帝教创立后势力发展迅速,这能从本质上反映当时的社会( )
A.宗教迷信严重 | B.拜上帝教有创新精神 |
C.阶级矛盾尖锐 | D.人民渴望平等、平均 |
近代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创伤,有人咏叹一场战争时说:“通川(州)烽火逼,仓皇幸热河,密云惟豆麦,宫禁满兵戈。”这反映的是(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