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农村经济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下列材料不能反映这一发展趋势的是
| A.《本草纲目》:“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 |
| B.《农政全书》:“海上(松江府一带)……垦田几二百万亩,大半种棉。” |
| C.《三言两拍》:“杨佥宪有所红花场庄子,满地种着红花(药材),广衍有一千余亩。” |
| D.《红楼梦》:“在这里经管地租庄子,银钱出入每年也有三五十万来往。” |
建设和谐的家园,我们提倡虚怀若谷、宽容谦逊、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在我国古代提出相似主张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 B.老子 | C.韩非子 | D.孙武 |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
|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
|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
|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 A.采取暴力革命 | B.领导工人运动 |
| C.农村包围城市 | D.国共两党合作 |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钱玄同(著名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之父)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等等。这说明新文化运动存在下列哪种现象
| A.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家思想不再居正统之位 |
| B.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 |
| C.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
| D.有利于文化普及繁荣,使语言和文字紧密统一,为民众接受 |
晚清一位人士大声疾呼:“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对材料中“治之以法”最恰当的理解是
| A.推翻君主政体 | B.废除不平等条约 |
| C.改革科举制度 | D.变革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