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关起门有两种,一种是对国外;还有一种是对国内,就是一个地区对另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对另外一个部门”,我们的经济改革“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也是对内开放”。下列对“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两者主要目的分别是改善国际关系与发展国内经济
②两者都起到了开拓市场、助推经济的作用
③“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相互促进
④两者都具有经济体制改革性质
A.①③ | B.①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罗马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许多法学家纷纷前来献策。下列主张不可能被采纳的是
A.倡导自由民平等,法律公正 |
B.增加处理经济纠纷的条款 |
C.废除原法中基于身份等级的不平等条款 |
D.政府保护一切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 |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
A.君主制不是中国政府的主要形式 | B.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
C.君主与内阁大臣拥有同等决策权 | D.内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
隋唐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年)三月二十一日的诏书中,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由材料可知
A.宋代科举取士完全取消了身份职业限制 |
B.宋代统治者奉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
C.科举考试成为宋代文人入仕的主要途径 |
D.宋代科举取士条件相对放宽 |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