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各组使用相同的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
(1)小华所在的小组实验操作规范,测量准确,该小组实验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12.00
24.00
倒立,放大,实像
2
16.00
16.00
倒立,等大,实像
3
20.00
13.33
倒立,缩小,实像
4
30.00
10.91
倒立,缩小,实像

请你根据上表信息,求出凸透镜的焦距f=        cm
(2)小华所在的小组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                             
(3)若烛焰,凸透镜,光屏分别放在某位置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凸透镜位置不变,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时,为了在光屏上再成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      (远离/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适当的距离。
(4)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聪同学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闭合开关 S 前,滑动变阻器滑片 P 应置于  端(选填“ a ”或“ b )

(3)假如小聪同学用完好的器材按如图甲所示实验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实验时正确操作,刚一“试触”,就发现电流表的指针迅速摆动到最大刻度,其原因可能是:

  ;②  

(4)调整后,小聪同学重新按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进行实验,某次实验中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被测电阻 R x =    Ω

(5)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 R ,被测电阻的阻值为 R x ,实验过程中电流表突然损坏,不能正常使用了,他想出一个方法,在撤掉电流表的情况下,利用现有的器材,也能测出电阻 R x 的阻值。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滑动变阻器滑到 a 端,闭合开关 S ,读出电压表的读数,记为 U

  

③读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 R

④则被测电阻 R x 的阻值为: R x =   (写出表达式)。

小明和小强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一同学组装好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他们分别记下了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1)实验时,小明  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弹簧测力计读数为 0 . 5 N ;同时小强也用刻度尺测出钩码被提升的高度为 10 cm ,以上测量结果准确无误,其他被测物理量和计算数据记录如表:

钩码重 G / N

弹簧测力计提升的高度 x / m

有用功 W / J

总功 W / J

机械效率 η

1

0.2

0.1

0.1

100 %

(2)小明和小强通过计算得出该滑轮组机械效率为 100 % ,他们意识到出现了错误,请你帮他俩找出错误的原因: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际为  (精确到 0 . 1 % )

(4)在实验中,若将钩码的重增加到 6 N ,则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如图甲所示,用钢丝绳将一个实心圆柱形混凝土构件从河里以 0 . 05 m / s 的速度竖直向上匀速提起,图乙是钢丝绳的拉力 F 随时间 t 变化的图象,整个提起过程用时 100 s ,已知河水密度为 1 . 0 × 10 3 kg / m 3 ,混凝土的密度为 2 . 8 × 10 3 kg / m 3 ,钢铁的密度为 7 . 9 × 10 3 kg / m 3 g 10 N / kg ,不计河水的阻力,求:

(1) 0 60 s 内混凝土构件在河水里上升的高度;

(2)开始提起 ( t = 0 ) 时混凝土构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强(不计大气压);

(3) 0 60 s 内钢丝绳拉力所做的功;

(4)通过计算说明,此构件的组成是纯混凝土,还是混凝土中带有钢铁骨架?

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实验室提供如下器材:电源(电压恒为 6 V ) 、电压表和电流表各一个、额定电压为 2 . 5 V 的待测小灯泡 L (电阻约为 10 Ω ) 、滑动变阻器两个 ( R :“ 10 Ω 1 A “; R :“ 50 Ω 0 . 5 A ) 、开关 S 、导线若干。

(1)该实验的原理是电功率 P =   

(2)实验中,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  (选填“ R ”或“ R )

(3)选用滑动变阻器后,请你根据以上器材设计一个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电路图,并画在图甲的虚线框内;

(4)某小组在实验中记录了3组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完成实验后小组进一步求得该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Ω 。(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5)另一小组实验时,发现电流表已经损坏,为了测出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小组在实验室选了一个 10 Ω 的电阻 R 0 和一个单刀双掷开关,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并完成了该实验(电源电压不变) :

①闭合开关 S S 1 b ,调节滑动变阻器 R 使小灯泡正常发光,记录电压表示数 U 1

②闭合开关 S ,滑动变阻器滑片保持不动, S 1 a ,读出此时电压表示数为 U 2

则小灯泡额定功率 P =   (用 R 0 U 1 U 2 表示)。

关于“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问题,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依次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三种情况下的运动如图所示。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获得的速度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 ,本实验中的“阻力”是指小车受到的  

(2)分析图运动情况可知: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  (选填“快”或“慢” )

(3)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  (选填“是”或“不是” ) 直接由实验得出的,其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方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