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世纪末《纽约时报》对某场战争的评价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对这场战争与《纽约时报》的评价理解准确的是

A.这场战争使外国人获得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特权
B.这场战争刺激了资本主义列强在华的新一轮侵略扩张
C.这场战争导致中国丧失了台湾、金门、马祖岛的主权
D.文章作者认为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而董仲舒则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这一变化说明了( )

A.“天人合一”思想深入人心
B.儒学发展适应了统治者需要
C.汉代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D.先秦儒学存在重大理论缺陷

20世纪上半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把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列哪项是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

A.铁路与飞机 B.电视和电影 C.网络与漫画 D.报纸和广播

“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景、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下列各项中,与这一评价一致的是 ()
A.“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他们”
B.“光是画中的主角”
C“向色彩的奥秘进军”
D.“艺术是一种诉说真理的谎言”

1954年爱伦堡发表具有现实主义传统的小说《解冻》,以此为标志,“解冻文学”替代了过去苏联“无冲突论”的歌颂文学。但1957年以后,苏共中央开始收紧“解冻”的口子,文学领域思想解放的步伐开始放慢。下列对于“解冻文学”现象出现的理解正确的是()

A.“解冻文学”是复杂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心理在文学上的反映
B.斯大林模式的消除成为“解冻文学”产生的社会环境
C.“解冻文学”是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产物
D.政治环境决定了文学创作的倾向

“×××,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到黑龙江插队。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此人的履历反映了()

A.“教育革命”对他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B.1977年恢复高考为他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他成为学者至关重要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