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辛丑条约》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这话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其“微澜”主要表现为

A.手工工场兴起 B.城市商业经济繁荣
C.地域性的商人集团形成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 —5 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享利农书》记载为 3 倍;从而《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 倍,麦类则为44—200 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①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②农业科学技术领先 ③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④中央集权统治加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 ②④

黄宗羲提出:“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然而,后来的君主却“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益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并且更“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均见《原君》)。这说明黄宗羲

A.先于卢梭提出资产阶级理论范畴的社会契约思想
B.对君主“家天下”的行为持模糊态度
C.彻底否定了中国历史上的君主现象
D.强调对于君主,他的义务是首要的,权力是从属于义务之后为履行其义务服务的

按照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敇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敇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敇,严词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渔,明年无渔。”最终此提案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敇超越其部门的权限
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D.体现了三权分立、制衡的原则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