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是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 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
| 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 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
1973年,历史学家阿尔诺·彼得斯公布了一幅新世界地图,声称该地图用“等积”投影代替了放大欧洲面积、缩小“第三世界”面积的墨卡托投影。新地图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采用,全球发行超过8000万份。这反映出( )
| A. |
欧洲中心论被取代 |
B. |
地图表达具有政治性 |
| C. |
冷战局势趋于缓和 |
D. |
联合国影响力的扩大 |
1848年7月,普鲁士国民议会的资产阶级代表提出了关于废除封建义务的法案。马克思评论说,他们要无偿废除或通过赎买废除的那些封建义务,如“领主权”“饲养税”“徭役”等,“在我们听到过法国革命破坏了封建制度、听到过拿破仑法典的两只文明的耳朵听来”是多么荒谬绝伦。马克思意在揭示( )
| A. |
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
B. |
德国经济落后的根源 |
| C. |
法国大革命对欧洲的意义 |
D. |
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保守性 |
1508-1511年,拉斐尔在梵蒂冈宫签字厅的墙壁上为罗马教皇创作了《雅典学院》,画作描绘的是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的人物群像。对面墙上是拉斐尔的另一幅壁画《圣礼论辩》,描绘了各个时代的著名神学家论辩圣礼的场景。这反映了( )
| A. |
不同文化之间的借鉴与互补 |
B. |
历史发展的渐进与复杂 |
| C. |
各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共生 |
D. |
新旧思想的冲突与斗争 |
1188年马格德堡市编纂的《马格德堡法》是中世纪德意志第一部城市习惯法汇编,包括商人法、继承法、婚姻法、刑法及法庭诉讼程序等内容。该法很快在德意志北部地区传播,许多城市把它作为自己的法律,这表明该地区( )
| A. |
城市自治运动不断发展 |
B. |
王权和城市建立了同盟 |
| C. |
形成了统一的法律体系 |
D. |
封君封臣关系走向瓦解 |
下图是克里特文明时期一个石雕花瓶的上半部分。花瓶浮雕描绘的是一支农民歌唱队祝颂大地之母的场景。领唱者是一位祭司,他留着埃及式的发式,举着一种来自埃及的手摇乐器。这反映出该时期的克里特文明( )

| A. |
具有开放包容性 |
B. |
城邦政治活动活跃 |
| C. |
农业生产技术有较高发展 |
D. |
在地中海文明中居中心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