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生活,关乎民族未来。
材料一:2014年2月20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了中国首份《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调查数据显示,以百分制计算,公众对生态文明的总体认同度、知晓度、践行度得分分别为74.8分、48.2分、60.1分,被调查者中70.7%的人认为政府和环保部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主体。而公众的参与和压力对政府制定环境政策和法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往往是企业环境违法行为曝光和叫停的催化剂。
材料二:2014年7月18日,环境保护部等6部门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实施细则》。根据科学论证评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需投入17 500亿元,将通过以下五个渠道筹集:按“谁污染谁负责”的原则由企业承担。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大气污染防治领域。通过价格杠杆疏导部分治理成本。地方政府加大民生领域“煤改气”、黄标车和老旧车辆淘汰等的政策支持力度;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以奖代补”,加大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
(1)结合材料一,运用“我国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阐释公民应如何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做法将会给企业经营带来什么影响。
材料一每当中国遇到重、特大自然灾害,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总会站出来说:“整个联合国大家庭都站在中国身后,支持中国应对挑战。”
材料二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为朝核问题、缓和地区紧张局势等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并将继续作出努力。
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二 分别反映了什么政治现象?
(2)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材料一2014年4月27日-4月30日视察新疆工作,受到新疆各界的热烈欢迎,体现了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视。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44个已经建立了民族自治地方,在1亿多的少数民族人口里,超过70%的少数民族建立了自治地方。中国现在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同时,1100多个民族乡的建立也实现了对自治制度的补充。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趋于完善。民族自治地方和一般地方行政单位的差别就在于,民族自治地方行使相应的地方同级权力,同时还行使自治权。
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就业是撬动人民幸福的支点。“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预期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同期,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2500万人,比“十一五”时期的年均数多100万人,年均岗位缺口1300万以上,还有1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此外,在人力资源市场上还存在着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矛盾。
联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提出政府解决其中所反映问题的方法。
张某的父母是一般职工,收入并不太高。他本人在一所职业中学读书,由于没有升学压力,没有沉重的课业负担,每到周末,都要呼朋唤友,到歌舞厅去“过把瘾”。每到自己的生日,也请客举办生日宴会。
(1)李某的行为是一种什么心里引发的消费行为?
(2)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结合李某的行为,分析我们应树立哪些正确的消费观?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1878年中国正式发行第一套邮票,主图为蟠龙,被称为大龙邮票,具有重要的收藏和欣赏价值。在近年的一次拍卖会上,一枚面值5分银(相当于1.5625克银)的大龙邮票成交价格高达17 920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判断“大友邮票的收藏和欣赏等价值是其价格的基础”这一观点正误,并说明现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