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个性化、非主流的表达方式已然成为一种新的流行风尚。这些网络语言日益显现出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在一份媒体总结的《网络流行语盘点》中“不作死就不会死”“人艰不拆”“十动然拒”“画面太美我不敢看”这些网络流行语赫然上榜。对此,社会上存在两种看法:第一种是,网络语言代表着一种新的语言文化,其中不乏充满活力和新意的话语,从某种角度讲,是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第二种是,打破语法常规拼凑出来的网络语言也让人难以理解,严重影响了汉语的发展。
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分别简要评析这两种看法的合理性。
材料一:玩网络游戏也是有好处的。每个人在工作和学习之余,适度玩内容健康的网络游戏,可以放松一下,做到劳逸结合;还可以培养反应力和思维能力,不同游戏需要不同的反应力和思维能力,玩游戏本身就是培养的过程。但如果沉迷于网络游戏,一旦上瘾,很难戒除。很多未成年人因玩游戏荒废学业,影响身体健康,致使道德品质下滑,恶性事件频发。还有很多商家在网络上进行欺诈犯罪、不良信息传播。
材料二:文化部出台的《网络游戏暂行管理办法》首次明确规定了网络玩家必须实名注册,并对游戏的相关基本概念、市场主体、经营监督及法律责任等做了系统的规定。进一步要求网游运营商应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游的伤害。
(1)人们对网络游戏的认识过程体现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
(2)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文化部出台《网络游戏暂行管理办法》的必要性。
材料:面对汽车发展带来的能源和环境压力,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目前,世界主要汽车生产企业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重大战略举措,我国众多汽车生产厂家也加大了新能源汽车研发的力度。但据一项调查显示,尽管新能源汽车耗能成本低,但鉴于其比较高的价格、充电等配套设施不完善、技术还不够成熟等原因,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临诸多制约。
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认识。
义利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当前,弘扬具有社会进步意义的义利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人们对义利现的探索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孙中山提倡”大义所在”,坚持革命和民族大义,反对“重私心而忘公义”;中国共产党倡导“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自身的合法利益”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材料中义利观的演变过程如何体现了矛盾观点?
长期以来,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大动力,而“消费”的作用被明显削弱。2012年,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仅为29%,不到美国的一半。随着经济结构转型的需求,消费再次被寄予厚望。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一项重要议题就是部署推进消费扩大和升级,促进经济提质增效。会议指出,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我国发展巨大潜力所在。在稳增长的动力中,消费需求规模最大,和民生关系最直接。会议强调,要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2)为了让群众“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政府应如何做?
材料一:2013年1月,国家统计局首次公布了10年来中国的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用于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收入差距越大。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材料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差距,建立“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让更多人迈入“中等收入阶层”。
(1)材料一主要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从分配角度说明,怎样才能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