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我们可以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地表水水源地取出的天然水常携带有树叶等不溶性杂物,可利用沉淀、 、吸附和蒸馏等方法进行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
(2)南宁市郊一些村庄的饮用水是从深井取用的地下水。取适量地下水,加入 并搅拌,
若观察到水中起较多浮渣,则证明从深井取用的地下水是 (填“硬水”或“软水”)。日常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填序号)。
A花生油
B啤酒
C牛奶
D食醋
E冰水
(4)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常被添加入果汁饮料中作为营养增强剂。当pH<7时,维C比较稳定,所以在凉拌黄瓜时候可以加入 (填“食醋”或“苏打”)作为调料能较好地保持黄瓜的营养。
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2)t1℃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80g溶液吗?(填“能”或“不能”)。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是(填物质序号)。
下表提供了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读取信息后回答:
(1)A、B物质都属于_____________ 物质(填“难溶”、“微溶”、“可溶”或“易溶”);
(2)A、B两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势的不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右图给出的曲线中,________________与A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趋势相符(填曲线编号);
(3)从A、B两物质的混合物中分离出B物质,一般采用_____的方法。
如图所示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30℃时,A的溶解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的溶解度;
(2)20℃时,若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A溶液100g,需要Ag,配制时要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附砝码)、100mL量筒、滴管、烧杯和。
(10邵阳27)小华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药品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白色固体,老师告知是NaOH、CuSO4、NaCl、CaCO3中的一种。小华思考片刻后,认为取少量白色固体放入水中就能确定其成分,她的理由是:
(1)若不溶于水,则是_________。
(2)若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则是__________。
(3)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则是_________。
(4)若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则是__________。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很重要。在实验课上,老师要求学生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50.0g.
(1)甲同学正确计算出需要固体氢氧化钠的质量为g。
(2)乙同学再溶解步骤中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用到了仪器。
(3)丙同学按如图所示的操作称量氢氧化钠固体,请指出图中的错误:
;
。
(4)若其他操作步骤都正确,丙同学按上图所示进行实验,最后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